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丝 网

2023-04-07 08:45:00

话渔·画渔(100)

丝 网

文/刘春龙  图/李劲松

 

丝网是个传统的捕鱼工具,从最初的蚕丝网,到后来的麻线网、尼龙线网,一直到现在的透明胶丝网,材料的改进中折射出世事的演变。张丝网又是个大众化的捕鱼项目,几乎所有的渔人都精于此道,就连庄稼汉稍作练习,也能运用自如。

记忆中印象最深的竟是渔姑们结网的场景。栀子花盛开的庭院里,村头老楝树的浓阴下,还有芦絮飞舞的湖堤旁,常会聚集着三五成群的织网渔姑。她们手中的梭子上下左右翻飞着,嘴里还不忘说着悄悄话。遇有行人,她们会骤然停止说笑,一本正经的;一待行人过去,那笑声轰然响起,个个前仰后合。行人一惊一诧的,不停地打量自己,尔后自嘲地笑笑。孩提时,我常常流连在织网渔姑间,听她们唱歌,看她们结网,帮她们上梭子、绕纲板……

织好了的丝网,俗称“褥子”,还不能使用,要配上浮子和脚子才行,这过程又叫装网。浮子原先是用高梁秸做的,后来则改为塑料泡沫的了。脚子的材料其实是一种叫“烂锡”的东西,渔人却都叫它为“铅”,不知为何。兴化东门老鸦塘就有专门“淌铅”的。浮子的大小,脚子的轻重,取决于丝网的沉或滂(兴化方言读pàng,浮在水面的意思)。捕下层鱼的沉网,要浮子小点,脚子重点,好让它沉底;捕上层鱼的滂网,则浮子大点,脚子轻点,这样才能滂起来。丝网一般以沉网为多。丝网的规格是按网眼大小来分的,渔人形象地称为“插几指”,即网眼能插进几个手指,点指、两指、三指……当然是大网眼的捕大鱼,小网眼的捕小鱼了。如果你到渔村买丝网,说是买鲫鱼网或黑鱼网,那就外行了,只能说买插几指的网。网又是论条卖的,你要问一条网有多长,渔人只说个大概,但他会告诉你多少“浮”,也就是说丝网的长度是按浮子的数量计算的。一条丝网有多少浮呢,那就要看丝网的规格了,常见的是两百浮,也有一百五十浮、一百浮的。

丝网几乎什么鱼都捕,小到罗汉鱼鳑鲏儿,大到草鱼鲤鱼,甚至甲鱼螃蟹都会上网。张丝网大都是在傍晚,收网则在黎明,那网是要在河里过夜的。也有例外,小时候,在夏日的午后,我就喜欢跟着父亲到得胜湖的芦苇丛中去张丝网。先把网依次张在河漕里,然后撑船到苇丛深处,一边“崴”船,一边吆喝,一边用竹篙在水中驱赶。那受惊的草鱼鲤鱼四处逃窜,“哗啦”“扑通”“呼隆”,弄出很大的水花声,也惊飞了一大群野鸭,整个芦苇荡热闹起来了……再回头一看,数不清的鱼儿正在网上挣扎呢。那时的得胜湖水可真清啊,一眼见底。没事的时候,我常常趴在船帮上痴痴地盯着湖水看,看田螺的蠕动,看水草的摇曳,看鱼虾的嬉戏……父亲满脸笑意地收着网,不停地把捞海伸到湖里捞鱼,我则在一旁数着,一条、两条、三条……

渔人对丝网是很爱护的,收好后随即把附着在上面的水草杂物用扫帚枝儿“刷”干净,一见破洞就抓紧用梭子补上。实在不能用了,就把下纲剪下,放在铁锅里烧,那做脚子的烂锡熔点低,受热就化了,冷却后成了一个整块,留着再跟“淌铅”的换成品,这也是循环利用了。

也算一种进步吧,现在,张丝网已不再是渔人的专利,谁都可以一展身手。于是,在发水的时候,在清塘的时候,在出罧的时候,水乡的河湖沟汊里不时会出现张丝网的“杂牌军”。他们的动作虽说笨拙,甚而手忙脚乱,但很投入,颇有一番架势。渔人笑着说,跟我们抢饭吃了。他们爽声回道,吃鱼没有取鱼乐嘛。

 

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