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吃”进去 现金“吐”出来
兴东镇巾荡村运用新媒体推动垃圾“智分类”
垃圾“吃”进去 现金“吐”出来

本报讯(通讯员 杨洪江 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4月6日上午,兴东镇巾荡村村口一个绿色大箱子格外引人注目,村民们在村志愿者的引导下,安装手机APP后,把家中废弃不用的废报纸、书籍、衣服等投入到箱子后,一会儿手机就收到相应现金及积分,现金累积20元后直接提现微信钱包,积分可在商城兑现奖品。村民们表示,这样的方式简单管用。
如何有效推动农村垃圾分类是当前人居环境整治难点之一,地处城郊、景区的兴东镇乌巾荡村更感工作压力,尝试了多种方式,效果不太明显。一次乡贤座谈会上,在外从事智联网+有偿回收的村民刘慧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与村干部对接,提出利用企业优势,设置智能回收箱,以有偿回收为吸引点,通过现金到账和积分兑换礼品形式增强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此方法立即得到了村领导的积极响应。
为了让村民们认识智联网+有偿回收相关知识,刘慧带领她的团队来到巾荡村,现场讲解智联网+有偿回收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开展了向村五保老人捐助活动,一方面体现企业爱心,另一方面营造“垃圾分类、人人参与”良好氛围,从而推动农村垃圾“智分类”。
据了解,智能回收箱设置电脑感应系统,可实现智能称重、实时结算、远程控制等功能,可有效收集纸类、塑料、金属、织物等,同时也可吸纳少量有害垃圾。投递公司安排专人通过数据平台及时掌握投递物容量,安排专人转运、分类、处置,从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轻农村垃圾转运压力,最大限度推动垃圾处置减量,为和美村庄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