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一只蚌

2023-04-28 09:32:04

□刘永福

 

一只蚌在幽深昏暗的河床上,默默潜行,像一块安安静静的石头。蚌壳里裹着一颗珍珠,犹如石头里藏着美玉。

蚌壳黑不溜秋,呈现不规则的椭圆形。蚌丑陋,笨拙,不修边幅,无声无息,不见世面。它是水底孤独的行者。

它生在水中却不会游泳,没有双脚却能行走。像人类呼吸空气一样,蚌用腮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它靠着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过活,它用舌头样的斧足在泥土里缓慢运动。

蚌拒绝热闹。码头和航道都太吵了,它喜欢安静而流动的河水。蚌选择了安静、隐忍、随遇而安,它享受着属于自己自由自在的慢生活。

一只蚌蛰伏水底,它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去维护水体的环境。它从没离开过富有养分的河水和身下柔软舒坦的泥土。它对泥土的坚守,根深蒂固;泥土也深情地拥抱它,像母亲搂抱着襁褓中的儿女。

自以为是的人类把它当成了一只大虫子。殊不知,蚌是较早具有全部系统的软体动物,它的存在,远早于人类。蚌匍匐大地,在水中方寸之地蠕动,在暗无天日的水底,过得没心没肺。

一只蚌,与一群莲藕世代为邻。它为莲藕松土施肥,莲藕也为它带来浮游生物,它们互利共生。穿皮衩的踩藕人,偶尔会捡几只河蚌回去,给家人做一顿美餐,但绝不多取,多取无益。

蚌沉默、隐忍,除了闭壳自保,不逃跑,刀剐肉身也不挣扎。蚌肉带着土腥味,它要吸纳其它食材的风味,来改善、丰富、提升自己。

一只蚌遇上了一条鳑鲏鱼,上演了一出传宗接代的好戏。弱小的鳑鲏鱼把鱼卵喷到了张开的河蚌里,它把河蚌当成天然的育儿床。作为交换,蚌趁此也把蚌卵喷到了鱼的身上。等到小蚌成形了,就从小鱼身上掉落,并钻进泥里。蚌卵喷薄而出的那一刻,是生命之花在水中绽放。

老掉牙的鹬蚌相争,演绎着相互争斗、互不相让的危害,这个故事现在有新的版本。一只蚌要散卵,没有遇上合适的鱼,只好来到浅水区碰碰运气,刚张开一点壳,就被多事的鹬鸟看见,啄了蚌一口,蚌疼得立即闭起壳来,夹住了鸟喙。这情景被一个渔夫和一个在此玩耍的小孩看见,这个小孩后来当了大官,又把这个故事添油加醋,说给国君听,说得好像蚌很好斗、很能斗似的。但蚌,貌似一个甲士,却从来没给别人带来过危险和伤害。

喜欢“以貌取人”的人,说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主要还是荷花外表亮丽,有颜值,吸人眼球。生活在荷花根部的河蚌,整日与污泥为伍,却是冰心玉质。蚌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可它心知肚明。它行事低调,我行我素,不邀宠,不谄媚。别人怎么看它,与它无关;它怎么活法,也与别人无关。

一粒沙,被一只蚌无意吸进了体内,无论如何,挥之不去。就像眼睛里进了一粒灰尘,柔软的蚌体里,挤进了一粒沙子,实在很不舒服。万般无奈,蚌用珍珠质把沙子包裹起来,这是它造壳的材料。它只要有些不舒服,就用珍珠质把沙子包上一层,久而久之,就成了晶莹的珍珠。从此,它的体内就多了一种宝贝,世上也多了一个“老蚌含珠”的成语。

懂得夸赞蚌的人,他一定是诗人,因为诗人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美。“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唐·宋之问)夜晚天黑,天地像蚌壳合在一起,一弯残月缓缓升起,就像蚌壳慢慢打开。“鱼风苇上起,蚌月波中光。”(明·林鸿)像蚌一样的月亮,一定是将近月半,似圆非圆,它的光照在水上,波光粼粼。

一个叫苏辙的诗人,他对蚌倍加推崇,“蚌含明珠不肯吐,暗行沙底藏光辉。”生而为人,古今有几个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蚌不跟鱼比游泳,鱼不跟鸟比飞翔。如果你是一只蚌,不要自惭形秽,不要东奔西走,安安静静地育一颗珍珠,不好吗?

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