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自古三秋多诗意

2023-11-17 10:00:56

□ 徐育兵

 

秋天是一幅代代相传的水墨山水画,历代无数的文人墨客在画上留下了自己别具一格的笔墨,给三秋增添了缤纷的诗意,汇聚成别样的古典的秋意美图。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最是清丽动人,如一弯清月,独照小楼,长长的别离与绵绵的思念,使得其笔下的秋天多了一份挥不去的愁绪。“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是词人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描绘的一幅秋日思念图:佳人独守空窗,黄昏里有旧雁飞过,潺潺的细雨落在梧桐叶上,亦打在佳人凄苦的心上,这种情境,正应了“怎一个愁字了得”,可谓一愁叹三秋,写尽了秋天的离愁别绪。

写秋之婉丽空灵,李清照可谓空前,却非绝后。500多年后,又有一位诗人,他笔下的三秋词婉约细腻,与李清照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却又多了一份恬淡与空灵,这便是清朝三大词人之一的纳兰性德。“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这是纳兰性德在《南乡子·秋暮村居》中所描绘的秋色,为作者暮秋时分在乡下居住时所作。这首词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一幅山中秋色图:“寒冷的山溪里飘满片片红叶,那一路上的山林空寂无人,万树都笼罩着一片萧瑟之气。试着登上一座小楼,极目远眺,群山高低连绵。数十里湖泊都笼罩在烟雾里。”全词描写秋日的山野秋色,远近结合,动静相间,一个“空”字,道尽了暮秋的恬淡与静谧。

有人悲秋,就有人乐秋,一代诗豪刘禹锡便是其中一个代表。刘禹锡笔下的三秋多了一份勃勃生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诗人尤为著名的《秋词·其一》。其时,诗人三十四岁,正直施展抱负之时,却被贬到了朗州,正是内心愁苦之时,却写下了这样一首豪情万丈的诗,怎不令人敬佩!他在诗中说到:自古的文人墨客总是悲叹秋天的萧条寂寥,而我却认为,秋日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凌空冲破云层,直上云霄,也激发了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短短28个字,没有丝毫的悲凉之气,却道尽了人生的豁达与乐观,读来不由得让人生出一份激昂向上的豪情。

若论写秋之纯澈唯美,清新治愈,则非诗佛王维不可。王维的秋诗自带独特的王维格调,清淡闲远,诗画交融是他笔下秋色的主题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他广为流传的《山居秋暝》。在诗中,王维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竹林中女子的喧笑以及渔舟轻荡荷池的画面,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唯美的山水意境:“在这秋日的傍晚,新雨过后的山间明月悄然升起,松声四起,清泉流淌,山中多么清朗!而忽然而响的人声,在喧闹声中回归,又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王勃眼里的三秋,壮丽而开阔。“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这是李白眼里的三秋,宁静而忧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杜牧眼里的三秋,清冷却浪漫……诗人笔下的秋色异彩纷呈,各显其妙,真可谓写不尽的秋色,说不尽的秋思。

诗意里的三秋,或低吟浅唱,或引吭高歌,给金秋大地增添了无尽的曼妙与风雅。

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