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中外文学对谈:“文学的可能与自我深化”

2023-12-01 10:34:27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徐苗苗)11月25日晚,毕飞宇工作室举行主题为“文学的可能与自我深化”中外文学对谈。5名中国作家与5名外籍作家以一对一的形式,分享写作之路上的喜悦与艰辛,共话文学的光荣与梦想。

第一组分享的是兴化市政协副主席刘春龙与新西兰作家凯尔·穆伯恩,两人拥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凯尔·穆伯恩喜欢在农场劳作中寻找创作可能,而刘春龙则专注于“渔”的专题25年。刘春龙说:“我将亲身经历写下来,写下了99篇渔事散文,十年沉淀后,我翻阅了古今中外的渔事书籍,但我还觉得不够,于是我就去田间地头,听听渔夫们聊捕鱼的方式与故事,又加了57篇合成156篇《故乡渔事》。走进民间、走进百姓才能写出好文章。我一直觉得文学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每个人的内心都应有座农场,种上喜欢的植物,看它从一粒种子长成一颗果实。文学与我而言就像在自己的农场里深耕。”凯尔·穆伯恩说。

第二组分享的是兴化本土作家易康和塞尔维亚作家米奥德拉格·科亚迪诺维奇。易康说:“父亲给我灌输的思想是想有出息就要走出去见更广阔的世界,我没有走出去,我热爱这座生我养我的小城,但我通过文学以另一种方式走了出去,我喜欢阅读,也正是读了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让我明白,作家的责任是将社会的喜怒哀乐呈现出来,于是我开始了创作之路。”米奥德拉格·科亚迪诺维奇表示,文学在他心中是最重要的核心。因为一直在赶路,所以看到许多社会边缘人物的生活,作家的笔要为社会边缘人物发声。同时他想向诗歌方向发展,不断深化自己,以多元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看待文学。

第三组分享的是《青春》杂志主编李樯和西班牙作家安赫尔·法布雷加斯·加西亚。安赫尔·法布雷加斯·加西亚认为,有些作家一生都会陷入自我怀疑,而写作的满足和快感恰恰会拯救自我怀疑。对此,李樯则持反对态度,他认为,作家没必要自我怀疑。作家的自我深化,即是自我修养的深化,而自我怀疑产生的焦虑会影响作家的成长。

第四组分享的是兴化儿童作家单玫和印尼作家黛比·卢基托·戈亚而迪,两人都是教师,在谈到儿童文学创作时,更是如逢知己般相见恨晚。俩人一致认为,儿童文学创作有无限可能,作家要不断深化自身能力,以“儿童之眼”观世界。

第五组分享的是兴化作家王锐和英国作家尼克·霍尔斯托克,他们围绕“困惑”展开讨论。少年成名的王锐以自己亲身经历展开叙述,她认为每个写作者心中都存在一个困惑,这源于生活的局限性导致道德困惑,当他们在表达生活时,可能会越界,从而打破生活的常态,引发道德困惑。尼克·霍尔斯托克则乐观地认为,有阳光就会有阴影,我们无法完全规避这些阴影,但是可以尝试换种角度,深化自身能力,不断以文学充盈内心,以此来减少困惑。

中外文学家对谈前,文学大咖们还来到市博物馆、板桥故居、金东门古街,大家边走边看,感受兴化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

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