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文明创建既要“里子”又要“面子”

2024-01-15 10:27:19

戴南镇北姜村:

文明创建既要“里子”又要“面子”

本报讯(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陈玉梅)时至小寒。正是天寒地冻的时节,戴南镇北姜村会议室内热气腾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开展的“良俗入人心 乡风更文明”移风易俗主题活动在这里进行,30多名村民和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北姜村党总支书记姚海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姚海涛带领大家学习了本村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并结合生活中村民的身边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小角度讲清楚大道理,让村规民约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

活动中,志愿者带领大家体验了垃圾分类趣味游戏,寓教于乐。孩子们劲头十足,认真答题,时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现场气氛欢快活跃。

北姜村地处“中国不锈钢名镇”戴南镇郊,全村800多户中,有105家小型企业、100多家经营户,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到60237元。然而,就是这个富裕村,一度时期,村庄环境却不尽人意,领导批评:“脏乱差,一塌糊涂!”群众抱怨:“要‘票子’,不要面子!”

北姜村党总支、村委会下决心改变这一状况,清除了影响村容和水环境的10多条外地做生意的“住家船”,对500米长的村河岸进行了驳岸;拆除了无人居住的破旧房屋20余间,填埋露天粪坑20余处,建起了小型百姓健身园;改进了15座水冲式公共厕所,对150多户老百姓的厕所进行了“旱改水”;新建景观围栏围墙200多米;全面落实了水环境和村民集中居住区保洁措施;建起了供村民办理“红白事”的“大厨房”。

姚海涛说:“要巩固环境整治的成果,还得不断提升人的道德素养。”于是,他们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全村文明创建活动,既要乡村振兴、百姓富裕的“里子”,又要环境美化乡风文明的“面子”。

村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多次征求村民意见,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对村庄事务、集体资源、村风村貌、尊老、敬老、养老等35项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事项作了规范。同时建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正常开展活动。紧接着,村里又在企业开展了创建文明工厂活动,在全面整治厂容厂貌的基础上,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

为了让村民能够自觉、长久地遵守《村规民约》,北姜村两委在村民中开展优秀家风家训评选活动。57岁的村民陈羊宝一家五口人,老伴料理家务,儿子从事不锈钢生产经营,孙女上小学五年级,平日里在村里与邻居和睦相处。他家的“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被评为优秀家风家训。

新建的一座北姜“致富桥”,将桥北、桥南两个自然村的道路连了起来,也将民心和文明连了起来。桥北是北姜村的北朱自然村,百姓大舞台前,一群老人正在晒太阳。73岁的朱大爷指着附近的“美德善行榜”说“好人上榜值得!”桥南是北姜村的姜介自然村,一条宽阔的大路旁,农家的百货店商品琳琅满目。站在路东眺望,一河清水倒映出农家的新居,白色的芦花在这个古老村落的上空飘荡……全民文明创建,在这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