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2024-01-26 09:33:07

□ 陈明干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耳熟能详的《悯农》诗,道出了农人田间种粮的艰辛。殊不知,将稻谷去壳变成雪白的米粒同样不容易。

稻壳与米粒紧密相连,如何将两者分开也是先民苦苦求解的难题。他们先后用石块、石磨盘、石磨棒等对干燥稻谷进行碾压脱壳,之后发明了石臼和臼杵,将稻谷放入石臼,以臼杵鼓捣而获得白米。但上述器具皆为石器,易导致米粒粉碎,不能获得完整米粒。先民不断摸索,最终发明了砻。

砻也经历过石砻、土砻、木砻的试验和演变。砻的形状及工作原理和石磨相似,是受其启发而发明。它有上下两层磨盘,通过结合部的碾磨而剥离稻壳。石砻因为硬度较强而产生很多碎米;土砻由竹条或柳条编成圆盘状,加土后形成压力,碾压时使稻谷脱去外壳,但土砻容易损坏。木砻没有石砻的坚硬,也没有土砻的脆弱,材质柔韧,压力适中,是理想的去壳取米加工器具。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约公元58年—147年)所著《说文》解释:“砻,石靡也。从石、龙声。”说明起初的砻为石制。1984年,考古人员在江苏泗洪重岗西汉石像上,发现一幅粮食加工图,其中有砻谷的画面:图中有一砻,砻上有装谷的漏斗,下面有囤谷的盘子,一农妇双手握柄,推砻旋转……依据《说文》解释和西汉石像图景可以推算砻的历史至少已有2200多年。

根据大小及动力来源,砻又分为人力砻、畜力砻和水力砻。人力砻规格最小,靠人工牵拉;畜力砻和水力砻体型较大,畜力砻靠牛等动物牵引,水力砻安装在有落差的地方,靠水流冲击转轴而带动砻磨作业。里下河地区的砻都是人力牵拉的木砻。

先前,里下河乡村有私人开设的砻坊,大村有两爿,中等或小村有一爿。砻坊是两到三间土坯房,内设一台木砻、一台风箱及一副碓臼,是专门供村人碾稻出米和磕碎米、出米粉的地方。用木砻去稻壳叫“牵砻”或“拉砻”,用碓臼磕碎米叫“舂米”或“磕粉”。牵完砻或舂过米,客家给主家几分钱,或留点米,或留些米粉作为酬报。

砻是树木做成,上下两层的磨盘总高度40公分,直径均为45公分。其中上磨盘叫上扇,下磨盘叫下扇,上扇略厚于下扇。上扇的上部凹陷,中间有一圆孔,凹陷部分相当于谷斗,供放稻谷;圆孔就是进料口,供漏落稻谷,便于碾磨;下扇固定在座架上,座架下垫着大篾匾,碾出的米、糠落在篾匾里。上下扇各有两根铜箍或铁箍紧束在周身,防止木砻裂缝。两扇中间有一主轴,将上下扇串联,并使上扇旋转,同时还可调节上下扇之间的结合部,避免碾磨时缝口大、压力小而无法去除稻壳,或因缝口小、压力大而碾碎大米。正常情况下,缝口正好是一粒米的空隙。上下扇的结合面,也就是上扇的底面、下扇的顶面,均凿有斜斜的凹槽与凸齿,两扇碾磨时,凹槽与凸齿反复搓磨去除了稻壳,米粒和稻壳从中溢出,滚落而下。砻配有三角形的“磨担柄”,前端有一根垂直向下的竖杆,套在砻的上扇边侧的圆孔中。屋梁上有两根绳索垂下,系扎在磨担柄上。农人双手握着磨担柄,用力旋转后,砻的上扇便运转,起碾压稻谷并去壳的作用。

砻是木质的,但比石磨大而厚;拉砻不是一时半刻的事,100斤稻谷需半天方可脱壳结束,所以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攻稻》中感慨:“凡木砻必用健夫。”在里下河乡村,牵砻多为两人同时把持磨担柄。砻的旁边,还有一人用大瓢勺之类的器具往上扇添稻谷,米和糠落至篾匾后也由其收集,放在笆斗或箢子里。牵砻过程中,两个推磨担柄的人最费力,双腿要一前一后地站着,躬身曲背,抓着磨担柄不停地来回推拉,使上扇连续旋转。牵砻半天,两个人定会手臂酸痛,腰腿僵硬。

解放前,只有地主和富农家里才有砻。为地主干活的,是雇佣的长工,犁田、锄地、罱泥、挑担等,田间重累活都是长工干。逢到阴雨天,田里农活干不了,地主“作不得闲人”,就要长工牵砻。地主田多,储粮也多,晴天下田干活,雨天牵砻出米,一年到头,长工有干不完的活。“长工苦,苦到那十月中,牵砻做米闹哄哄,日夜牵得无数石,夜里做耒不当工……”一首哀伤凄凉的歌《长工苦》,倒出了天下长工心中的苦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主富农的砻分给了农民。有些巧农民还自己制作木砻和风箱,添置碓臼,方便了村人生活。

砻的碾磨,使稻壳和米粒剥离,但两者是混在一起的,紧接着是将它们送进风箱,扬去稻壳,使两者完全分开;农人又通过筛子筛米,选出了仍带有稻壳的谷粒,把它们倒进砻中,再次加工。

由砻磨出的稻壳叫砻糠。砻糠粗糙,不能喂猪,只能送给茶炉店、炕坊、磨坊烧火,也有用在生产队稻摺子下垫底防潮。砻出的米,还属于糙米,米粒上有一层“胎衣”,即米皮,必须除掉,否则煮饭煮粥一时难熟,口感也不好。糙米要在碓臼里除去胎衣,所以每个砻坊里必配有碓臼,便于一条龙作业。

秋收后,砻坊里最忙,各家各户将分来的稻谷用笆斗和箢子送到砻坊里加工。砻坊少,加工的稻谷多,笆斗和箢子排队等着。与推磨一样,农人白天要生产劳动,牵砻都在晚上。牵砻费时费力,村人就相互帮忙:有的帮着牵磨担柄,有的帮着摇风箱,有的帮着筛碎米……砻坊空间狭小,牵砻声、摇风箱声、舂米声,还有人们的说话声,相互交织,不绝于耳;牵砻有糠尘汩汩而下,摇风箱更有糠尘涌动,用袋子装糠也有糠尘升腾,砻坊里烟雾蒙蒙。但所有这一切,并不影响村人牵砻和舂米的兴致。那个年代,生产队每分配一次口粮,牵砻的人就络绎不绝,砻坊里的马灯通宵达旦地亮着。

20世纪70年代,乡村有了碾米机,木砻不再旋转,消失在时光深处。

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