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寻 湖

2024-03-08 10:19:41

话渔·画渔(144)

寻 湖

文/刘春龙  图/李劲松

 

如果有谁跟你聊起某个湖荡,说它水清且浅,一眼见底,看到嬉游的鱼虾,蠕动的螺蚌,静卧的水草……你完全可以相信,但那肯定是很早以前的湖荡。因为后来的湖荡,要么挖成了精养鱼池,要么搞起了围网养殖,哪里还能找到清可见底的湖水呢?

很早以前的湖荡才会有很早以前的渔事。很早以前的宋老就是以湖为生的渔人。老宋属于篦篈帮,常年操弄鱼罩、篓儿、提罾、棒篙、竹箔、罱子,自是练得一手好活。篦篈帮多团体作业,三四家、七八家,甚至十几家一起。讲究个团结协作,也是奔着有个好收成,比如出罧的时候,尤其大面积罧塘,似乎人越多越好了。这样的大兵团作战都在冬季,别的时候他们也会单干,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老宋喜欢去寻湖,寻湖就是寻鱼。

是在端午前后的某天吧。没有一丝风,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浪,天空如洗,一个晴好的日子。吃了早饭,老宋和妻子寻湖去。老宋盘坐船头,身边搁一张鱼罩,手上抓一根竹竿,双眼盯着湖面,水下一览无余。妻子荡着双桨,船行惊动了游鱼,䱗鲦四处乱窜,鲫鱼来个急闪,沼虾急速后退……这都不是老宋的目标。老宋看到一团青苔,摆摆手,妻子赶忙倒桨,船停了。那青苔绿绿的,亮亮的,老宋用竹竿轻轻一拨,似有发现,随即掀起鱼罩,一把罩住,罩沿都快没入水中了。老宋趴在鱼罩上,左手扶罩,右手摸鱼,片刻工夫,手上已抓着一条鳜鱼。都说鳜鱼的刺有毒,可老宋只是用三个指头捏住鱼嘴就行了。鳜鱼扔到活水舱里,小船继续向前,又看到一处青苔,老宋这次不用竹竿了,直接下罩,还是鳜鱼。若干年后,我问宋老,何以知道青苔下有鳜鱼?宋老笑了,有鳜鱼的青苔是新鲜的,发绿发亮,下面有塘,像个“泥锅腔”,鳜鱼就“埋”在里面;没有鳜鱼的,青苔颜色发暗,灰蒙蒙的。

兜了一圈,老宋罩了十几条鳜鱼。时间还早,妻子把船荡到芦滩边,这儿的水浅多了,只有尺把深,他们是来寻昂刺(黄颡)鱼的。老宋夫妇知道昂刺鱼在哪,那浅滩下总有一些小凹塘,昂刺鱼就趴在塘里,一动不动。这些凹塘是昂刺鱼自己筑的巢,还是拾田螺的人踩下的脚印,抑或农人挖的荒垡塘,兼而有之吧。凹塘里的昂刺鱼有的两条,有的一条,另一条出去觅食了。老宋不像罩鳜鱼那样着忙,从容按下鱼罩,昂刺鱼都不知道逃跑。还有比昂刺鱼更“傻”的,那是“虎头呆子”。虎头鲨的窠大都在芦柴桩旁、菰草根下,零散的群聚的都有,有的一个挨着一个。罩这些虎头鲨太过容易,老宋几乎提不起兴趣,那也得去罩啊,生计为重。

妻子猜到丈夫的心思,等这片芦滩寻遍了,她会把船荡到湖边某个僻静处。老宋来了精神,目光更为锐利,很快有了新发现——一丛水草中间漂浮着一滩黄黄的油花,那是黑鱼产的浮性卵。妻子停下船,老宋折下三根芦苇,插在鱼卵周边。妻子将船后退两桨等着,老宋把鱼罩支在船头,罩口朝前。刚才受惊离巢的黑鱼见没了危险,又慢慢游了回来,不经意间触碰到那三根芦苇。老宋一举手,妻子猛划一桨,老宋顺势按下鱼罩,有了,罩壁不停地抖动,那是黑鱼在乱撞。老宋希望一次能罩上两条,假如只罩一条,另一条有了警觉,就不知还能不能回来了。

老宋期盼碰到“昂刺阵”。夫妻俩下午再去寻湖,这回多带了根竹篙,还有罱子。巧了,临近傍晚,真碰到“阵”了,成群的昂刺鱼浮在水面上,大大小小,挨挨挤挤,怕有几千条呢。老宋挥起竹篙,一顿猛拍,昂刺鱼“呼啦啦”下沉,一个个头栽泥、尾朝上,老宋操起罱子,一通猛夹,一会儿就有半中舱的鱼了……

如今老宋成了宋老。我问哪来的“昂刺阵”,宋老自己也说不清。察觉我怀疑,宋老急了,说那是以前的事,现在到哪找啊?我相信宋老的话,“昂刺阵”确实存在,后来又听好几个老渔民讲过同样的故事。令人欣慰的是,政府已在推进退渔还湖了,只是退出来的湖荡还是原先的湖荡吗?即便恢复了清澈见底的湖水,原先的那些鱼情那些渔事还能回来吗?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