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南镇:塑料盘里育秧苗 种植效率在提高

本报讯(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王晓荣)一块平整的土地,划成一个个长方形的“板块”,一台办公桌大小的育秧播种机,在机手的操作下缓缓向前,人工插入塑料秧盘,自动“填”进有机基质、播入水稻种子、再盖上一层基质,一个个黑色的“集成秧盘”便“吐”到了“苗床”上,排列整齐大小一致……日前,在位于戴南镇帅垛村的麦浪滚滚的田野中间,泽丰家庭农场的机插育秧点上一派繁忙。
农场负责人刘锋介绍,他流转了200多亩耕地种植粮食。水稻机插育秧面积3.5亩,这台育秧机8200元,一天就可以完成作业。他还购买了3台高速插秧机,小麦收割后马上就盘田插秧,今天参加作业的有18人,流水作业一天就干完了。
据介绍,戴南镇今年种植水稻14.99万亩,机插秧面积将达到14.48万亩,有330多个机插育秧点,秧池面积达2165亩。
在位于顾庄村的温馨家庭农场机插育秧点上,同样一派繁忙。20多名村民们各司其职,有的在搅拌基质,有的在装入种子,有的在控制着育秧机作业。农场负责人刘加兵介绍,他们流转农民300多亩田种植小麦和水稻,全部全程机械化作业。
帮助温馨家庭农场田间管理的曾杰说,播种结束后还需盖上一层透气的无纺布,然后上水,不需要再施肥,塑盘里的基质的肥力足够秧苗生长,这些秧盘大约6月13日可以装机插秧,由于根系在生长中连成一起,到时就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一样,卷起来“安装”在插秧机上就行了……比起传统育秧平时需要施肥,成苗后手工拔秧,再转移到水稻田,其效率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
81高龄的徐根红老奶奶,年轻的时候是个“大劳力”。她已经连续五年参加这里的育秧、“起秧”。她说,过去我们起早贪黑栽秧,满打满算一个人只能栽将近1亩田,还累得腰酸背痛的,现在机器插秧,一个小时就能插5亩。
在位于丁吉村的盛发家庭农场机插育秧点,农场负责人肖坤阳正带领大家进行机械播种。他说,我们流转土地六百多亩,全部种植优质小麦和水稻。“季节不等人,必须在两天内结束育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