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花拔青莲张锦绣

2024-06-13 09:53:18

花拔青莲张锦绣

——乔惟良《莲花赋》欣赏(上)

■/朱 杰

 

[意 译]

 

新雨之后,潮水湍急,响遏行云,山鸣谷应。天气清凉,溪边幽静,引人入胜,心旷神怡。曲槛小亭,风烟俱尽,秋波荡漾,秋水潆回。小桥卧波,水光潋滟,浮萍分开,涟漪泛起。初秋时节,白露将临,田田莲叶,亭亭净植。莲花盛开,柄柄惊艳,秀色可餐,仪态俊逸。不事铅华,天然雕饰,不争粉黛,天生丽质。

荷叶清芬,可以茶饮;莲子冲和,可以佐食;嫩蕊滴露,可以清心。枝叶扶苏,疏密有致,风翻荷叶,露珠晶莹。映日荷花,婀娜多姿,迎风起舞,心悦神怡。宛如洛神,凌波微步,好似贵妃,华清出浴。潇洒出尘,激浊扬清,花枝招展,千娇百媚。菡萏似霞,含笑伫立,翠袖飘飞,娇羞欲语。

莲香萦绕,雨露凝结,莲叶碧透,滋润如油。月光如水,交相辉映,荷塘莲影,恍若禅境。新月朦胧,花影婆娑,隋堤隐约,扑朔迷离。莲叶清逸,绝代芳华,莲花璀璨,素面朝天。秋色澄晖,斑斓艳丽,不用点唇,无需抹粉。月笼轻纱,流萤闪烁,秋波婉转,水草蔓生。风吹树木,飒飒作响,秋露萧萧,银汉无声。

荷叶裁为氅衣,莲花缝为裙裳。初服既已制成,衣袂飘飘渡江。胸襟坦荡宁静,轻舞水袖翩翩。问心光明磊落,何惧污泥浊水。黄昏寂寥,细雨洗涤添媚;良宵悠长,微风轻拂飘香。柏木小舟自在,兰桨摇开波浪。满载一船星辉,月光照亮心房。

荷风习习,泛舟湖上,剥开莲蓬,唇齿生香。明月前身,清水芙蓉,流水今日,万虑皆忘。沁人心脾,神清气爽,莲塘水榭,纵情吟赏。

这正是:

水中明珠,花中君子,罗袜凌波,湘裙曳碧。洛神风韵,荷气满塘,秋色宜人,胜似春光。

 

[注 释]

 

[1]在溪之湄:出自《诗经·国风·秦风》中的诗篇《蒹葭》,原句为“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湄,即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2]艳罗:艳于绮罗。出自明代刘基《菩萨蛮·越城晚眺》诗:“树色荡湖波,波光艳绮罗。”意思是湖波荡漾,倒映着树影,波光粼粼,比那些华贵的衣服还要艳丽。

[3]略彴:小木桥。清代锡珍《纳清亭》诗:“一湾通略彴,遂至纳清亭。”唐代陆龟蒙《新夏东郊闲泛有怀袭美》诗:“经略彴时冠暂亚,佩笭箵后带频搊。”

[4]萍开:浮萍分开。南朝梁元帝萧绎的《采莲赋》:“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水草挽住船桨不肯离去,浮萍移开偏为船儿放行。“萍开”也可以因为游鱼,如唐代白居易《小池二首》:“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5]洛水凌波:洛水之神,乘波而行。两汉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在水波上走着细碎的步子,四溅的水沫,如同罗袜上扬起的尘埃。

[6]华清罢浴:唐玄宗赐杨贵妃水浴于华清池。

[7]朏魄朒朓:朏(fěi)魄:月初生明,月光不强,叫做朏或魄。朒(nǜ):月初的缺月。脁(tiǎo):月末的缺月。出自南北朝谢庄的《月赋》:“朒脁警阙,朏魄示冲。”

[8]隋堤:隋朝大运河河堤,旁筑御道,种柳成行,谓之隋堤。后蜀何光远《鉴戒录·亡国音》:“炀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至今号曰‘隋堤’。”柳寓送别之意,隋堤也成了送别伤心之地。如宋代周邦彦《兰陵王》词:“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9]越艳:西施出越国,“越艳”泛指越地美貌女子。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诗:“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宋柳永《长寿乐》词:“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

[10]点绛:绛者,赤也。嘴唇点成红色,朱砂点绛,相当于现代的抹口红。汉代刘熙《释名·释首饰》记载:“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点绛唇为词牌名。

[11]搓酥:成语“滴粉搓酥”,酥油调粉,搓摩润滑以傅面。形容女子肌肤柔嫩细腻。

[12]初服:青少年时代尚未入仕时的服装,与朝服相对。或代指初心。后文“集芙蓉以为裳”“芰荷”“信芳”皆出自屈原《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确实)芳(美好)。”

[13]芰荷:芰读jì,楚方言,即荷叶。

[14]采采:华饰也。《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15]渡江:隐救度之意,以莲为舟,摆渡红尘。

[16]尤离:《离骚》作“离尤”,意为遭受罪过。尤,祸也,指怨尤、罪过;离,罹也。

[17]容与柏舟:悠闲自在地泛着柏木小船。出自南北朝萧绎的《采莲赋》:“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18]昭灼:明显,明亮,显赫,光耀。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约举以尽情,昭灼以送文”,意思是:大抵简单扼要地讲完内容,清楚明白地写成文辞。《诗经·国风·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句,义同。南朝宋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尊贤永照灼,孤贱长隐沦。”两汉曹植《洛神赋》以荷花之美形容洛神:“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南朝梁朱超(一说隋杜公瞻)《同心荷花》诗:“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可知,灼灼不仅喻夭桃,也喻荷花。西晋陆云《芙蓉诗》中的“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写的是珠圆玉润的荷露。

[19]黄螺、素实:出自南朝梁元帝萧绎的《采莲赋》:“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20]明月前身:出自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洗炼》:“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21]明珠压绿湘裙曳:参见唐代郭震《莲花》诗:“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雨后池水涨满,湘水之神赶来赏荷,荷叶像碧玉盘一样,盛满了水晶般的雨珠。

[22]罗袜凌波玉珮扬:参见唐代温庭筠《莲花》诗:“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洛神行于水上,荡起圈圈涟漪,女神的体香至今还留在莲蕊。玉珮,亦作玉佩,本指玉制的佩物,又可代指妇女的盛装,或盛装的妇女,如清代孔尚任《桃花扇·栖真》:“何处瑶天笙弄,听云鹤縹緲,玉珮丁冬。”清代纳兰性德《荷花·一丛花咏并蒂莲》有“阑珊玉佩罢霓裳”句,则是以“玉佩”喻百花。乔惟良此句,既指荷花的典雅的仪态和喜悦的神情,更是描摹洛神在水上行走时清脆的玉珮相碰的声音和悦耳的叮咚作响的水声。十分传神、动人。

[23]水芝:此处即荷花之别名。晋代崔豹《古今注·草木》:“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一名水芝,一名水花。”明代郭正域《瑞莲赋》:“若夫紫宫瑞孕,琼沼花开,颜风始振,泽露初来,羡水芝之异质,被五沃之尘埃,既纷披而挺瑞,乃迭蕴而重台。”

[24]锦绣、秋色:参见北宋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横湖》诗“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段(通“缎”),从教匹练(长幅白绢,喻湖水)写秋光。”诗人只顾贪婪地赏荷,浑然不觉霜冷夜寒。湖水似白练,秋光如锦绣。天机织就的天光云影,倒映在水中,溶化在荷塘月色里。

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