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兆兄:藕田里的“女虾王”
“汪大姐,汪大姐,今天我家放龙虾苗,请你快到我家藕田里看看吧,有你在场我就放心了!”随着隔壁王姐热情的邀约,汪兆兄连忙从家里跑出来,来到藕田指导如何放养龙虾苗。汪兆兄是沙沟镇官河村妇联主席,在实践中积累了虾藕共作技术,义务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成为她本职工作之外的一项日常事务。
一个普通的农妇,是如何掌握荷藕种植套养小龙虾技术的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2008年那一年,汪兆兄和丈夫远离城市返乡,在兄嫂的帮助下加入了水产养殖行业。水产养殖投入大、风险高,需要有一定的技术作为保障。前几年,他们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技术也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一直处于亏本状态。这让她深深地陷入了迷茫之中,同时也为今后的生计而担忧。
2011年秋,官河村党总支书记李维月改变发展思路,转变农业结构,带领村干部和养殖户代表赴邻近的宝应县獐浉镇,学习借鉴当地藕田套养小龙虾的经验。参观过程中,汪兆兄就被虾藕共作模式所吸引:藕种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小龙虾以腐烂的藕叶为饵料,排泄物成为藕田肥料。这种生态复合型种养模式具有投入低、风险小、效益高的优势。
找到新的种养之路后,汪兆兄夫妇率先承包村里50亩鱼塘先行先试。她深知技术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探索种养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汪兆兄很快学会了何时栽种荷藕苗,何时放养小龙虾种苗,如何进行田间管理等一系列技术。当年年底,荷藕、龙虾一笔大账算下来,她家的50亩虾藕共作田块平均每亩纯收入5000多元。成功增强了汪兆兄发展虾藕共作的信心和决心,她家的种养规模从50亩、80亩、100亩,逐步扩展到如今的150亩,养殖效益也保持稳定水平,而官河村,也逐渐发展为“中国荷藕套养小龙虾第一村”。
为带动更多人走上生态种养之路,2019年3月,经汪兆兄等人倡议,沙沟镇成立了小龙虾协会。曾经吃过缺少养殖技术苦头的汪兆兄,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积累的技术传授给大家。她定期参加藕田套养小龙虾技术培训,与养殖户分享技术,并经常踏田指导,为村民提供技术咨询,帮助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在她的热情招引下,有两家农副产品深加工厂、一家电商小微企业入驻官河村,村里的部分贫困妇女、留守妇女,乃至大学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10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汗水付出,汪兆兄的龙虾越养越“大”,荷藕越种越“甜”,不知不觉中,她成了全镇藕田套养小龙虾特色产业的“领跑人”,成为不少养殖户心目中的“虾王”和“技术员”。
全媒体记者 李祝海
通讯员 宗婧 姜洪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