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朵朵含姿笔上花

2024-08-16 09:14:34

■/朱 杰

 

《神农本草经》云:辛夷“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皯。”性辛温,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头脑,起到温中解肌、止头痛、通九窍、利关节的作用,主治鼻渊、鼻鼽、鼻窒、鼻疮,为鼻病克星。可入煎剂,也可单味茶饮,加入少许冰糖泡茶尤有风味。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我几乎每天都会用到辛夷这味良药。

《本草纲目》认为:“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夷比喻初生之幼芽,辛指其味。《‌诗经·卫风·硕人》‌中所描述的“手如柔荑”,就是用辛夷的花蕾来形容女子洁白柔嫩的纤纤玉手。

辛夷的花蕾又酷似饱满的毛笔头,故亦称木笔花。辛夷的别称还有辛雉、侯桃、房木、迎春,在文人的笔下雅称更多,如:木兰、桂兰、杜兰、木莲、黄心、望春花、应春花、玉堂春、女郎花等等。吟咏木兰花,可以上溯到屈原的《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及《九歌》:“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说家喻户晓,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将军,英姿飒爽、婀娜而兼阳刚,木兰花也就被赋予了坚强不屈的寓意。比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题令狐家木兰花》:“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白居易还有一首《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自此,芳情香思成了木笔花的花语。

相传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时,梦见自己的笔尖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从此文思大开,成了“诗仙”。这就是乔惟良《木笔花赋》中所吟咏的:“比青莲之纪异,朵朵含姿。”当然,史载梦笔生花者还有纪少瑜、江淹等名士。清代弘历《偶作风候写生二十四册各题以诗其十八·木兰》就提到江淹:“江郎才思谢家娇,几许春光著意描。含韵斋中三月半,翠罂银管不相饶。”妙笔生花不只是出现在文人雅士的绮丽的梦境之中,大自然居然真有这样的奇观,这就是诗人们讴歌的木笔花了。晚唐五代花间词派词人欧阳炯写《辛夷》:“含锋新吐嫩红芽,势欲书空映早霞。应是玉皇曾掷笔,落来地上长成花。”诗中将辛夷花比作毛笔,还说这支笔应是从玉皇大帝手中落到人间的,让人拍案叫绝。明代张新也吟咏《辛夷》:“梦中曾见笔生花,锦字还将气象夸。谁信花中原有笔,毫端方欲吐春霞”。用韵一致,或是受到欧阳炯的启发。大书画家徐渭的《木笔花》写得新奇而豪壮:“束如笔颖放如莲,画笔临时两斗妍。料得将开园内日,霞笺雨墨写青天。”这支承载着文人梦想的如椽巨笔,竟是以霞为笺,以雨为墨,以青天为书案!

清代画家恽寿平的《玉兰》诗写道:“花期恐落辛夷后,不耐春风待叶稠。何似汉宫明月夜,玉盘擎露树梢头。”玉盘擎露,即用此典。恽寿平诗中描绘出玉兰与辛夷争相开放的情景。玉兰本来是个统称,有红黄白紫二乔之分。但我们通常所说的玉兰是指白玉兰,辛夷是紫玉兰、即木笔。所谓“白曰玉兰,紫曰辛夷”,《本草纲目》云:“辛夷花,初出枝头,苞长半寸,而尖锐俨如笔头,重重有青黄茸毛顺铺,长半分许,及开则似莲花而小如盏,紫苞红焰,作莲及兰花香。亦有白色者,人呼为玉兰”。《广群芳谱》卷三八记载:“玉兰早于辛夷。”木笔花花香浓烈,含苞待放时,仿佛排排直立、直刺苍穹的毛笔;盛开时的花瓣犹如紫红色的荷花;远远看去,一簇簇、一片片,又像是美丽的云霞。

木笔花是春分三候的花,开在仲春深处,走向暮春尽处。

[意译]

苍藓盈阶,庭院深深。药栏花榭,落英缤纷。晨曦莺语,百啭千声。檐前垂柳,妩媚动人。正值侯桃花开,枝头吐艳;仿佛青莲睡乡,梦笔生花。其号辛夷,也称木笔。

木笔花非秋天而承露,花开先于夏天而迎阳。晨风吹拂枝叶繁茂,夜雨滋润花绒匀密,寂静而热烈,在枝头编织着锦绣春光,优雅而端庄,引文人墨客平添无限遐想。

木笔清香浓郁,色泽丰腴,画家因题定色,水墨芳华。道法自然,传神阿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纵情讴歌,笔底情真意切,翰逸神飞,腕下意境悠长。

木兰花有六枚花瓣,外面紫红色,内面近白色,木兰花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和乐师的视野,具瑰伟浩然之气,质朴醇厚之风,花卉之美与人文之美、天文之美呼应,导六法、调六律、织六艺、飞六尘、正六合,散发着迷人的文苑清芬,永恒的艺林魅力。

笔墨表现含蓄蕴籍,惟见精神风度,虽是大手笔、大文豪,空自叹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笔上之花,点染了高人的花中之笔,花生于笔,绽放出名士的笔上之姿。

笔酣墨畅,淋漓尽致,风光无限,惹人陶醉,胜于春风桃李、秋水芙蓉。昔李翰借音乐而助文心,张旭闻鼓吹而通笔法。灵感忽至,思如泉涌,齐梁绮丽之摇曳流风,汉魏沉雄之博大气象,一一聚于腕底,笔笔惊艳,字字珠玑。

于是笔沾丹露,花灿文林,文情并茂,神采飞扬。或如笔挟风雷,神融笔畅,得心应手,涣然成章。

词中有花,花中有笔,笔下奇思,胸中奇趣,挥毫染翰,满纸云烟。愿木笔花开,芳华永驻,丹青不老,岁月长青。

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