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智慧美好的鹭岛禅宫——南普陀寺印象

2024-08-26 09:34:33

■/冯巧岚

 

机缘巧合,今年有幸参观拜访了南普陀寺。寺院位于厦门市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面积25.8万平方米。初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也是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寺院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有诗云:“古刹千年依老峰,殿堂宏伟赋雄风。佛心济世始终愿,一炷焚香表至忠。”

我也曾好奇她与浙江普陀山的关系,深入了解后才知道两者并无直接关联。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普陀区,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地势呈菱形,形似卧海黑龙,素有“海、天、佛之国”和“南海圣地”之称。而普陀寺一般即指厦门南普陀寺,东海古刹,鹭岛禅宫。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重檐翔脊,琉瓦瓷琼,青鼎玄炉,西鼓东钟,层阶历升,回廊旁通,雕栏望海,白塔指穹。

此次有缘拜访南普陀寺,得到了崇慧法师的指引。法师祖籍兴化,八岁皈依扬州高旻寺德林和尚,尔后在德老座下披剃,法名佛旻,字号崇慧,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兴化日报》2014年2月19日曾报道《年轻法师连夜从厦门赶来 冒雨将善款送到孩子家中》“福建厦门南普陀寺的崇慧法师冒雨赶到赵增华家中,为患病的赵玉成送去善款三万元。”2014年,23岁的他正在南普陀寺法学院教授佛法。法师学识渊博、虚怀若谷,致力于弘扬“人间佛教”,提倡“佛法当以人为本”的宗教理念,每年都将自己所受之供养大部分捐助慈善事业。苏州虎丘寺方丈,寒山寺、金山寺终身监院楚光老和尚曾赞叹“崇慧和尚是现代僧人的榜样”。

因有法师指引,我们一行得到了陈慧君老师的热情讲解。陈老师系福建省金牌讲解员。她的解说更加专业富有深度,善于从细微处入手,向纵深拓展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从中我们了解到南普陀寺与一般寺院的独到与闪光之处。如大雄宝殿石柱上的对联“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普光被夏岛对太武以增辉”正说明了寺庙的年代。寺内千手观音工艺精绝,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寺宇周围保留众多名人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远看似心型状。寺后往上就是五老峰,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可以想象登临远眺,山风海涛,尽收眼底。只是天气太热,我们未能登高望远,不然定当登到山顶一一饱览风光。远处两座世茂高楼与南普陀寺古今交辉,相得益彰。寺院建筑精美,屋脊上的雕花和江南及北方建筑都不太一样,感觉细微处更精美,色彩层次更丰富。我比较震撼的是寺院的管理到位,比如来者都可免费敬一支香,绝不允许多烧香,顿时让此处和别处寺院不同,空气自然更加清新,不是别处寺院到处充溢的浓烈的香火味。而且因为佛学院设在寺内,更显文化气息浓郁。左右环顾,入目入心皆是十分干净卫生的自然环境和和谐舒畅的人文环境。

最为难得的是我们在寺院内用了一次素餐,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寺院用餐,十分期待也十分虔诚。素食的名字取得特别,我一一拍下来纪念。有花篮迎宾、七珍万宝、竹影情长、佛坛素珍、普陀粉丝、双珍献瑞、长生果汤等10道菜和一道点心。我感觉“双珍献瑞”特别吉祥,是菌菇汤,味道鲜美。此雅间为天音台,墙上题着书法“食谷智慧而巧”,还有一幅“一念慈心,天下归仁”。我细细琢磨、领悟其中的禅意,却总感觉智慧不足参悟不多。大家用餐时十分安静,品味每道素食的原料与含义,不知不觉间又学到了很多。比如我们还没有品尝到的“半月沉江”,听说是南普陀寺素菜馆的一道名菜。1962年郭沫若到厦门视察时在南普陀寺用餐。当归面筋汤一上桌,一半香菇为黑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在江底,色泽分明。郭老连声赞叹,立即将这道菜命名为“半月沉江”并挥毫题诗“我自舟山来,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撼题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半月沉江点出了当归面筋汤的绝妙形象,从此“半月沉江”一菜美名远扬。用餐后,我们带回了著名的南普陀素饼,一盒内有四小盒,分别是椰子、绿豆、红豆和南瓜口味。我最喜欢的是椰子口味,清香扑鼻甜而不腻。

尽管拜访的时光非常短暂,但是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美好的印象。我想,有机会一定要再去,值得一去再去。闲步在寺院内,看那满树的苍翠,蓬勃生长的果实,庄严的建筑,别致的飞檐,美轮美奂的色彩,既显富丽堂皇,又不失庄严肃穆。寺前新建的两方石塔,造型仿自泰缅佛塔,为别致闽南风格。慢下来,坐下来,静心品一壶当地的老白茶或者福建岩茶,欣赏新颖独特的文创产品,眺望对面的厦门大学,遥想历史与当下,不经意间,就会度过一个美好的清晨与下午。更何况,树上还结挂着那圆圆满满、晶莹剔透、我心向往的累累硕果——龙眼抑或桂圆?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