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实习小记

2024-09-04 09:20:10

■/浙江中医药大学实习医生   李兆兴

 

某天下午,我来到了兴化市中医院科教科,说明来意后老师给我推荐了科室,我去了内科王冠华主任那里。

一到王老师诊室门口,就见到许多病人在门口排队。虽说诊室不大,但里面都站满了人。于是,我就站在门外等待着。等了会,人稍少了,我便见缝插针似的挤了进去。

“王老师,我是昨天由科教科介绍过来的学生。”

王老师点了点头,“哦”——意味深长地哦——他经常会对病人用到,并附着笑脸。

这一招有其精髓,且听我细讲。

如果你是和王老师正常聊天,那他的哦对于你来说就表示一种倾听,让你感觉你的话能够落实到他的耳朵里。

如果你是和王老师嘻嘻哈哈,那他的哦很简单了,和你共享喜悦。

最重要的来了,如果你是位患者,恰好你自我感觉不良,那他的哦就表示你的感觉大致不差,没错,就是病了,而且病的不轻。往往这时候病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达成默契,听出来这个哦的意思,赞同和惊讶于这个哦—不得命,就是这样。另外一种则表示震惊,完了!—那该怎么办呢。

总之,这个哦就犹如王老师的拿手好戏,他说出那个字,那便绝了。

后来,王老师让我去楼下看了中药房,看一看最新的中药。接着,还派我去了楼上最火热的“三伏贴”处,给病人贴三伏贴。目的就是让我了解一些穴位和贴法技巧。

我记得想要冬病夏治的人都是先找王老师这里,画上穴位,然后再上楼。这样的话位置把握得准,效果好。贴的时候又方便,更快捷。

我这人好动,椅子没坐热,就想起来到处转转,把老中医院三层楼全“逛”了遍,然后还有看了看附近的药店,于是我和王老师说我想去针灸科看看,王老师一听,诶呀,这里没有针灸科,得去新院呢。这会我也已经在王老师这里学习了十多天,自认为收获颇丰,于是我就联系徐老师,她说下午带我去针灸科转转。

新院四楼电梯门一打开,我似乎就闻到了艾叶燃烧的味道,那便是艾灸了。然后伴随着一些“针”味,我心想针不戳。兜兜转转找到了石育才主任,石老师慷慨同意我在这学习。于是第二天一早我来了,和石老师问候了一下,便发现诊室里六张床已经全满。我心想,这些人来得是真早。咦,那石老师岂不来得更早。

然后我就学着断电,拔针。还会去艾灸室里,帮助点燃温针灸,亦或者看着病人,防止病人被烫到。总之,在这里就是人来人往。有人喜欢聊天,石老师便和他聊。对于懂得幽默的人,石老师是最乐意聊的。

石老师很喜欢小孩子,我怎么看出来的?因为我有时也会被逗笑,他问一个小女孩,你今年属兔,明年属什么?属猫吗?

又或者脑筋急转弯,“椅”前有个凳子,凳子前面有个桌子,桌子前面有个电风扇,问:凳子后面有什么?没错,答案就是椅子。

后面我总是一个人在艾灸室,拿根针戳瓶子,一开始握的姿势都不对,后来有另外两个石老师的学生教了我,我学会了,于是就反复扎,到现在瓶子和瓶盖都可以轻松扎破了。

在见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关爱病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医院里,许多病人面临身体上的极大痛苦和不适,他们的家人也因为看着亲人受痛苦而非常焦虑和不安。这些画面让我感到非常揪心,也深刻意识到医生的工作不仅是技术上的治愈,更关乎对患者的情感支持和安慰。

通过这些经历,我也意识到,真正的医生工作是全方位的,需要用心去倾听和体恤患者及家人的感受,这种关心是治愈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