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就在身边
□ 朱巧宝
自从到乡镇工作被任命为人大秘书以来,已经有40多个年头了,回望来时路,我与人大接触最多、感触最深、情感最浓。作为一名基层人大工作者和镇人大代表,在市人代会期间,曾多次担任代表团秘书,还被聘为市人大工作理论研究员。值此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之际,我满怀激动与感慨,以笔为媒,述说一些令我感触最深的事。
1996年,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曾有不少代表提出关于建设昌合公路的议案。2002年3月2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期间,作为服务代表三团永丰代表组的人大秘书,我参与起草了“关于昌合公路列入2002年全市交通建设目标并抓紧实施的议案”,在与合陈、永丰、戴窑、大营、新垛等乡镇的市人大代表多次奔赴现场调研后,最后形成的议案由126名代表签名。提交大会议案组后,市领导对此高度重视。
不久,时任江苏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梁保华到兴化视察调研,市领导在汇报工作时,将上述议案情况一并向梁保华作了汇报。他听说这一议案后,高度关注,随即在市领导的陪同下到昌合公路一线做了调研。梁保华在现场提出,这条公路是兴化东北部乡镇向外发展的主要通道,今后也可能成为兴化东西走向的主动脉,他建议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尽快组织规划实施,并表示省政府会大力支持。
此后,市委、市政府将昌合公路的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2004年9月30日,昌合公路正式通车了,当地群众无不竖起了大拇指。这条公路的建成,不仅极大解决了当地30多万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打通了东北部乡镇加快发展的高速通道,而且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和履职担当。如今,昌合公路已经西接李中,全部建成了沥青摊铺的黑色路面,升级成了S351省道,真正成为了兴化境内东西跨度最长的交通要道。
在农村基层,群众要办的事很多很多,哪些事才真正称得上“实”事,不一定在于投入的资金多少、事情的体量多大,而在于老百姓有多大受益。我在永丰镇工作期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每年年初的人代会都要确定当年要为群众办的实事。为了精准找好、选好民生实事,党委、政府让各班子成员提供线索、发放问卷征求村民意见,还组织召开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问需于民、系统谋划。初稿形成后,还要召开党委会和主席团会议讨论,并在人代会上提交代表票决,使得所办实事既紧贴永丰实际,又符合代表和群众意愿。
每年的实事确定之后,镇党委、政府领导都高度重视。人代会结束后,迅速召开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党委扩大会议,明确项目建设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统筹实施、狠抓落实。其间,镇人大还采取定期督查、会议推进、现场会办等方式,了解进展情况,对办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集体商量解决办法。
10年时间,永丰镇先后办成较有影响的民生实事90多件,投入资金两亿多元。其中包括生态停车场建设、集镇村庄公厕建设、居民休闲广场建设、通村公路建设、村庄内道路硬质化建设、农村危桥维修新建、路灯架设、生态河道建设、镇区商住房立面改造等等,无一不是群众“想办办不到、会办办不了、能办办不好”的事,可以说办到了代表和群众的心坎上。
永丰镇是河蟹养殖大镇,河蟹养殖面积近7万亩,群众经常夜晚运送螃蟹到交易市场销售,与市场连接的X203县道新张线等道路没有配套建设路灯,夜行运送螃蟹的群众极易发生交通事故。2019年初的人代会期间,多名代表联名提出“在通往河蟹市场的主要通道安装路灯”的建议。为办好代表建议,尽管当年的镇财政比较吃紧,但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都抱着“群众交通出行安全是事关民生的大事”的观念,在连接河蟹市场的6条主要干道新安装路灯656盏,方便了蟹农夜晚出行。之后,永丰在全镇推进了“雪亮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捷行、徐扬、桑富、兴盛、东倪等村交通路道近千盏路灯的安装,实现了全镇所有镇村通道路灯架设全覆盖,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群众晚间出行的安全。
当一件件民生实事变成一张张群众的笑脸,一个个“金点子”变成具体的政策举措,民意有人代表、民情有人诉说、民生有人关注、民主就在身边,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大工作的意义,也愈发坚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也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