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药包装材料研究院里的“创新经”
在各大医院内,输液袋屡见不鲜,而生产输液袋使用的医用包装材料,最主要的就是多层共挤输液膜。
在兴化市戴南镇,有这么一家行业龙头企业,其生产的输液膜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5%——国内市场生产的10只输液袋里,至少有3只使用该公司的膜材。
站在行业之巅,奥秘何在?江苏博生医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震道出秘诀:坚持技术创新,围绕市场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做文章,组建国内行业首家以橡胶与塑料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医药包装材料研究院,设置了“三室一中心”(即新型高分子研究室、弹性体密封件研究室、医用膜材研究室以及实验中心),配备了国际一流试验仪器。
走进医药包装材料研究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两行大字映入眼帘。大厅内,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的牌匾很是显眼。
“我们将人才视为公司最宝贵的资源,持续加大了与中国矿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项目合作以及人才引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储备人才。”张国震说道。近年来,博生公司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产品研发。
作为医药产业的关键一环,国内的多层共挤生物膜市场过去被外企垄断,存在断供风险,且价格昂贵。博生公司瞄准行业痛点,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产品综合性能媲美进口竞品的生物膜,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垄断,确保中国医药研发不被“卡脖子”,保证了国民用药安全。“随着我们研发的多层共挤输液膜产品的量产,产品的市场售价从过去约14元/平方米下降了一半。”张国震很是自豪。
医药包材,生产人员直接接触的次数越少,越能保证国民用药的安全。近年来,博生公司坚持智改数转,锚定行业标杆,通过引进或自研改造,坚定不移推进生产设备升级与应用,通过实施卓有成效的技术改造来提升生产质量,积极促进生产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博生公司立下“小目标”:深耕医用包装材料领域,放大拳头产品的市场效应,加快创新赋能的脚步,提升公司运营质效,持续夯实国内医药包材领军地位,逐步成为国际医药包材卓越企业。
江苏科技大学教授邹俊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以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澎湃活力,这是博生公司的成功之道。
创新的魔力有多大?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博生成功打破了国外对多层共挤生物膜市场的垄断,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为国内医药行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产品研发,并与高校展开合作,建立高素质人才储备机制,确保持续创新能力。同时,公司智能化、绿色化的生产设备升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进一步保障了用药安全。
因为坚持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博生巩固了其在国内市场的领跑地位,并将目光逐步投向国际,迈向卓越。在这个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博生公司以其不断创新的精神,正稳步向着国际一流企业迈进。
江苏博生医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拥有14项发明专利,自主研发的产品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2022年,该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公司生产的输液胶塞、药用垫片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超过25%、20%。近三年来,企业销售额年均增长率超过20%。今年,博生公司正朝着年销售5亿元的目标迈进,实现利税约8800万元。
(周建平 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