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敬业爱岗的幸福老师
本报讯 张洪霓,1988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从教三十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信奉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乐于奉献。
扎根乡村,乐于奉献,
用“爱和陪伴”书写教师形象
工作中,张洪霓深知“爱和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为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爱,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踏进校园,走进教室,整理好教室的所有物品,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孩子,陪着孩子们一起早读。课间,操场上总是有着她的身影,陪学生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每天晚上、节假日,她会查阅孩子回家读书的语音或视频,帮他们逐一纠正,有个别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她利用课余时间登门无偿辅导,确保他们不掉队。
张洪霓一视同仁对待每个学生,对学困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倾注更多的关心。曾经有个学生上了两次一年级,在学习上仍很困难,第三年以“随班就读”的形式分到了她的班上。面对这样的学生,她也不轻易放弃,每天利用课余时间,手把手地教,慢慢地学生会写字了,会读书了,到期末考试,也能达到及格等级,家长非常感激,还送了面锦旗到学校。
多少年如一日,张洪霓用一颗善良而博爱的心,教育培养学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社会的赞誉。
立足课堂,坚持课改,编织理想的课堂
追求理想的课堂是张洪霓的梦想,她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她潜心研究名师的优秀案例,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她的教学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得心应手,学生也越来越喜欢听她的课。2010年5月,她所上市级公开课《她的文具盒》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她课前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教案,制订教法,并制作各种有趣的教具;课后认真反思,不断总结归纳,力争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吃得饱、吃得好”。
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不懈追求,她的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学思路清晰,上课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的字写得漂亮了,书读得朗朗上口,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2007年在全镇新课程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2016年在全镇优质课、优秀课评比中都获得二等奖。《语文课堂标准》颁布以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语文课堂标准》,如何用好新教材……通过近年的努力探索,张洪霓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她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一起获得知识。
教学之余,张洪霓认真总结,不断思考,认真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优化浅论》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2019年第三期上,《根据儿童特点培养说话能力》在2006年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举办的论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以人为本,面向全体,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六年小学语文的学习,其目的不仅仅是用有限的精力去单纯追求知识的积累,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更广泛的语文活动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喜欢学习。根据这一思考,张洪霓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在课堂上设计一个个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产生探究问题的渴望,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在他们取得成功时给予奖赏和鞭策。
课后,张洪霓积极做好培优补差工作。针对每一个差生的实际情况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查缺补漏,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她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阅读课外书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他们做好阅读笔记,并撰写一些心得。
扎根乡村教育三十六年,张洪霓用行动书写了人民教师的光荣形象。
(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