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兴化医派赵小湖的几首诗

2024-09-19 10:06:22

■/杏  仁

 

市政协兴化历史文化研究会编印的最新一期《历史文化研究》刊出了卞楷文整理的清代俞麟年《拱极台诗编》一文。其中收录赵小湖的几首诗,为兴化医派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海池河畔的拱极台景区,古名“玄武灵台”,至今有七百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兴化知县陈垓为防御金兵和刚崛起的蒙古兵等北方军队渡淮南犯,利用改造大小垛岛和河道开挖的积土,围绕县衙署四周筑成长约3.5公里的土城和东南西北四门以及四座水关,并在县衙以北的土城南侧构筑高台;根据五行方位及其对应“四象”中的玄武(神龟),将此台命名为“玄武台”。同时,在“玄武台”上建成寓意“攻占防守”且与淮河一衣带水的“襟淮楼”。元时知县詹士龙于此读书,故又名读书楼。

1538年,知县傅佩开辟玉带河引水入海池,为巩固城防重修此台,并改名拱极台,台高6米,长16米,宽15米,占地约1300平方米。正门有石刻“拱极”两字。东西两侧各有圈门可以出入,东面平台为昭阳书院,天井北三间为纪念屈原的屈子祠。西过月洞门为绿波亭,亭北为海光楼。

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秋,驻守扬州的抗清英雄史可法与其义子副将军史德威赴兴化督查城防,登临“拱极台”察看地形,将“襟淮楼”改称为“海光楼”,并即兴题“海光楼”匾额悬于楼上。清代避圣祖玄烨讳,曾改名元武台。

清同治六年(1867年)知县俞麟年组织文人“雅集”,汇编为《拱极台唱和集》和《兴化拱极台志》诗文集。远望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曾住于此,一边写《桃花扇》,一边写下14首有关拱极台的诗词。拱极台成为与扬州平山堂、高邮文游台相媲美的苏北、苏中重要名胜景观之一。

《拱极台诗编》录有赵小湖的诗。赵春普,字小湖,为“淮扬九仙”(指清代活跃在江淮淮安府、扬州府一带的九大名医:山阳刘金方,东台杨小谷,扬州朱云苓、方华,江都朱湛溪、颜宝,镇江蒋宝素、僧福海,兴化赵筱湖)之一。赵春普致力于医籍校刊与传播。同治三年(1864),赵春普旌孝堂刊行《古本难经阐注》二卷本(称同治本)。裘庆元(1879-1948)辑《珍本医书集成》收入的正是赵春普的刻本。据耿鉴庭先生辑《广陵医籍丛刊》为影印《医学指归》作序述及赵春普令其子赵海仙与徒弟江淯(泽之)“校刊巾箱本《温病条辨》,板藏芝兰室。”翻开《温病条辨》同治乙丑重镌本,“后学高邮赵履鳌海仙重刊”赫然在目。赵春普曾经为“西南巨儒”莫友芝看过病。赵小湖登临拱极台,思念文游台,极目远望,抒发情怀:

百里珠湖数往迴,

文游台上几徘徊。

而今免得萦归思,

桑梓依稀入望来。

 

胜地兴衰感慨俱,

沧桑变幻本须臾。

独饶一代秦淮海,

能匹千秋屈大夫。

 

最宜近水是楼台,

此日登临曙色开。

待到春风桃李遍,

好花多谢长官栽。

 

陡然平步上丹梯,

容易层层结构齐,

我愿斯台长不朽,

流传名并范公堤。

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