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水文章” 答好“履职卷”
□ 陈如国
生命与水相依,发展与水攸关。近年来,兴化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生态经济、引进好绿色产业方面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我是泰州市第四、五届人大代表,值此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之际,我对生态水域环境和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履职感受颇深,现回忆记述这些履职过往。
2019年,我和同辖区的多名代表实地察看了海南镇蔡高村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现场、桑德污水厂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海南镇刘泽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情况,以及海南、兴东两个镇河道整治情况。我深深感到,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受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河道淤积、湿地减少的趋势在加剧,对全市水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的生态需求愈发迫切,而由于水环境的流动性和区域性,市外边界与跨界区域水环境客观上在污水排放、固废处置、垃圾处理和清水通道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上级协调的矛盾和问题。
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直面水污染防治难点痛点,持续“问水督水”,一直以来,我积极走访调研,参加人大组织的执法检查、专题座谈、专题询问等活动,推动解决一批突出水环境问题。我实地调研市级跨界水域和部分乡镇流域现状,多次前往大营、安丰、中堡、周庄等乡镇,沿河道实地查看沿线可能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和水污染情况,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缓慢、配套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生活污水收集率较低,存在二次污染可能性等问题进行“问诊把脉”。经过反复的实地论证、座谈交流、协商共议,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学习先进地区整治经验等的基础上,在泰州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上,我领衔提出《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议案》,建议加强水环境区域功能管理和空间管理、河道清洁整治由市级向乡村级完全覆盖、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面的长效机制,该建议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治水攻坚,只有持续跟进、跟踪监督才能取得预期效果。2019年,在泰州市人大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中,我参与视察了周庄、陈堡两镇的污水处理厂、三叶草养猪场、横泾河饮用水源地等现场,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针对问题一一开出“药方”:“建立水污染防治信息公开制度”“严格项目审批和环境评价程序”“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要堵疏结合、多管齐下,发挥乡镇检测的优势,按区域、品种、时间和养殖方式布点检测,优选原位修复,因地制宜异位修复,分步实施,分步推进。”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则是实现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健康的有效途径。多年来,我在兴化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推广、示范引领、设施装备、品牌建设和产业科技攻关等相关领域一直不懈努力,不断加强对养殖池塘水草排放、清塘药塘尾水、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管理的管控,制定并公布《兴化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明确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同步制定《兴化生态河蟹虾、兴化生态鱼类和稻田生态养殖等系列养殖标准》,推广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加快市级主干河道开放管理,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净水渔业建设,促进兴化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水环境治理是一项惠民生、利长远的工作,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过尽千帆,岁月不老,初心不改,勤勉持恒,人大代表那难忘的岁月已成为我生命中珍贵的回忆,我将用实际行动,不负重托,把水环境整治监督工作做细做实,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言献策,为绘就水清、岸绿、河畅的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