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履职尽责中实现人生价值
□ 赵桂银
今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作为一名老人大代表倍感振奋。我是兴化市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也是泰州市第四、五届人大代表。在担任泰州市人大代表期间,我先后领衔提交了36件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得到泰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肯定和采纳。回顾履职历程,有三件事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任市委农工办主任。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我深入全市乡镇、村、低收入农户走访调研,发现我市农村存在“三多”现象,即经济薄弱乡镇多、经济薄弱村多、低收入人口多,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自身难以解决。据统计,当时,全市共有农村低收入农户30875户,49552人(人均收入低于5000人标准建卡),269个经济薄弱村(村级集体经营收入低于35万元),均占泰州市总数的40%以上。结合走访调研情况,在2016年1月召开的泰州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我领衔提交了《关于加大对兴化市经济薄弱乡镇(村)的帮扶力度的议案》,得到了泰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泰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由市领导牵头、市级机关部门挂钩我市大营、老圩、西鲍、沈伦、钓鱼等经济薄弱乡镇及经济薄弱村的政策文件。我市也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由我市经济强镇与相对薄弱乡镇结对共建,机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结对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市里配套设立专项资金,在开发区、原昭阳镇、戴窑镇建立标准化厂房,所获租金用于经济薄弱村发展专项奖补资金等措施,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较好基础。
兴化特色在水,优势在水,安全隐患也在水。我市地处里下河腹部,河道纵横,地势低洼,特别是汛期“四水投塘”,大量水上漂浮物顺流涌入,加之我市下游的盐城市大丰区又设关拦截,造成我市水环境极度恶化,影响老百姓生产生活,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作为市首任河长办主任,通过走访调研,我在泰州市人代会上提交《关于建立泰州市内及泰州市外边界与跨界水域水环境防控联动协调机制的建议》《加大对兴化河道管理奖补力度的建议》等建议,得到了泰州市政府的采纳。主要落实:一是控制源头,在兴化姜堰交界处设置“上卡”,实施24小时监控,设置“中清”拦截打捞点24个;二是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属地打捞责任;三是泰州市财政每年安排每公里5000元,用于骨干河道奖补,并帮助兴化向省水利厅呼吁增加奖补资金;四是启动通榆河沿线漂浮物视频监控系统一期工程,我市16个监控点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五是商请省河长办协调制定扬州、泰州、盐城三市水环境治理防汛联动机制。可喜的是,经过水利部门的多年力争,我市水上漂浮物打捞的重灾区域——兴盐界河,已正式列入省级治理项目(斗龙港治理工程)并即将开工建设。
湖泊湖荡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发挥着调蓄洪水、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市共有20个湖荡,占里下河湖荡总数的近一半,有湖名不见湖实,湖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保护好、利用好这一宝贵湖荡资源责无旁贷。我领衔提交的《关于加快退渔还湖力度,提升水环境承载力的议案》《加大财政支持兴化市退渔还湖力度的议案》等,得到泰州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水利部门邀请专业机构编制了我市退渔还湖的总体方案及部分湖荡的详细方案,对条件基本成熟的洋汊荡、陈堡草荡、得胜湖、乌巾荡、大纵湖等提请市里讨论决策,分步实施退渔还湖工程。其中陈堡草荡是全省首个整体成湖的退圩还湖项目,由我市农水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该项目不仅在于其生态恢复、特色水产养殖,还在于其后续的发展策略,引进了泰州市水上运动中心项目,已成功举办国家级、省级多项水上运动赛事。作为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载体的洋汊荡是我市面积最大的湖荡,通过实施退圩还湖,实现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环,2022年通过验收,正式获封“国字号”。得胜湖退渔还湖项目,通过上争及层层评审,列入国家级退渔还湖试点项目,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8000万元,退渔还湖工程也在建设之中。
人大代表是职务,更是责任。回顾履职历程,只有牢记人民至上理念,将履职实践与实现人生价值相结合,不忘初心,主动作为,善始善终,才能更加生动诠释好“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代表的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