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履职 答好赋能基层治理“关键题”
□ 朱 磊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承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和日常矛盾最集中的单元。从实践来看,近年来的停车难、养老难、物业管理难等备受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正在成为基层治理的新课题。其中,小区物业管理不规范、业主与物业之间矛盾升级等问题,不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和社区党委书记,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的可行路径就成为了我经常思考的课题。
“楼道里的杂物怎样才能彻底清理干净?”“现在养狗的人不少,在小区遛狗产生的粪便会影响环境,得管一管。”“垃圾分类不到位、电动车强行推上楼,谁来执法?”“几户人家不同意加装电梯可能一个单元就加不了,如何破解?”……昭阳花园是海池社区内的老旧小区,一直以来存在着无物业、无人管,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虽然社区会定期进行集中整治,但是由于基础设施老旧,治标不治本,导致小区居民反响强烈。
为更好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通过定期走访调研、实地察看,搭建“昭阳花小区事务听评会”“楼道会客室”,组织市人大代表、选民代表、物业经理、社区工作人员等共建议事协商平台,将每周五定为“居民说事日”,听取群众建议后,将收集到的问题详细记录在册,并承诺提交社区议事团研究形成初步方案后,及时向社区居民反馈。同时,人大代表积极发挥作用,链接、整合辖区资源,促进居民的需求得到满足,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协商讨论。
“每逢周五,我们可以说烦心事、诉揪心事、解不悦事,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什么的,都能在大家的努力下及时解决。”居民王先生说。民主议事畅通了居民诉求反馈和问题解决的渠道,有效把群众的意见纳入到社区决策之中,让决策更加民主,让沟通更加顺畅,让难事更加好办。
“屋顶渗水的问题总算解决了!以前一遇到雨天,我就要到社区去反映,现在终于解决了。”昭阳花园小区的一位业主开心地说。不久前,我和街道议政代表、社区工作者们一同走访调研时,收集了业主反映的屋顶渗水、外墙破损等问题,后来通过召开专题议事会,与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协调,研究解决方案,最终推动问题解决。昭阳花园小区等一些老旧小区过去曾是管理混乱、群众反映强烈的落后小区,在代表的持续跟踪监督推动下,现在推行了“社区管小区”的治理模式,小区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近年来,社区硬化绿地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居民自主安装充电桩、停车道杆系统再升级、老旧小区电梯翻新、消防改造等由居民协商做主的民生项目陆续完工,疏通了社区治理“中梗阻”,最大程度地让居民议事结果看得见、摸得着。一人行不如众人行。我牵头成立“红垒”人大代表工作室,该工作室以近年来物业服务矛盾凸现,物业费欠缴、物业服务不到位、小区管理不尽人意等问题为切口,依靠一批专业素质好、履职能力强的人大代表为骨干,构建“1+5+N”的工作团队,汇聚职能科室、行业先进、业主代表等多方力量,紧紧围绕“人大+基层治理”的愿景目标精耕细作,聚力解决物业管理中的突出矛盾问题,为创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作出了有益尝试。
从房前屋后的“身边事”,到公共服务的“大民生”,代表履职融入基层治理,“红垒”人大代表工作室等履职平台已然成为助推各级人大代表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助力兴化高质量发展的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