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育良:一片“兵”心报桑梓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王璐)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奉献家乡。他始终坚持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怀揣着一颗赤诚热烈的“兵心”服务家乡,他就是兴化最美退役军人孙育良。
“这是两瓦电台,把前线的重要信息传到后方”“这双鞋是79所穿的钢板鞋,名字叫‘脚马’,它让我一次次躲过了越南竹签的陷阱……”“这枚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纪念章是中央慰问团所赠,它是中央军委给予我的最大荣誉,也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兵’。”近日,记者来到“戎耀之家”展览馆,里面陈列着的全是军事方面的资料和1979年对越参战的物件资料,孙育良正介绍着自己的“宝贝”。
“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正如歌词里唱的一样,1976年,孙育良身戴大红花,他成了浙江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的一员,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孙育良报了名,那一年他22岁,正是血气方刚。“我当时是抱着必死的心情去参加(对越)战争的,到越南边界时,炮火连连,伤亡比较大,我心里十分沉重,恨不得当天就为战友报仇,杀敌立功。”谈起当年报名自卫反击战的心情,他的神情依然激愤。
据了解,作为首长的警卫员,孙育良在越南战场的前沿既贴身保卫首长,又带领战地记者完成一次次战地实录。战场上硝烟弥漫、危机四伏,生命稍纵即逝,他眼看着副连长倒下、班长倒下,身边熟悉的领导、战友血洒战场、壮烈牺牲,他泪流满面、心如刀绞,只能强忍着悲痛继续战斗。
1979年3月10日,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孙育良却把这一天当作自己的第二个生日,因为这一天他离开越南战场活着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只有经历过枪林弹雨和死神打交道的战士们,才能体会到回国这一天的不容易,我孙育良好好地回来了,我要替那些在越南战场死去的战友继续活着,好好地活着,我要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戎装虽解军魂在,1982年孙育良退役了,怀有部队情结的他带回了56式军棉鞋、参战干粮袋等服役期间的“宝贝”。40多年过去了,他先后搬过5次家,然而这些宝贝从没落下一件。直到2023年10月,孙育良经过精心筹备,投入资金,在他公司腾出两间房,成立了“戎耀之家”展览馆,分类展出收藏多年的部队“宝贝”以及图片资料,同时还向战友们征集了卫生盒、救生衣等实物。自此,老兵孙育良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戎耀之家”展览馆的红色讲解员。
据孙育良介绍,自打有了“戎耀之家”,他经常邀约退役老兵前来参观,一起追思过往,还发挥余热,走访慰问老红军、参战老兵、伤残退役军人,给他们送温暖。如今,“戎耀之家”在我市城乡引起了不小的影响,许多退役老兵都把这里当成了“家”。谈起创建“戎耀之家”的初衷,他告诉记者,“一方面是为了缅怀战友、睹物思情,另一方面就是我想让孩子们、让更多人了解历史,记住历史,我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将咱们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脱下军装只是身份的转变,一日为兵,终生姓“军”。在部队曾因学雷锋做好事荣立三等功的孙育良,始终保持学雷锋的光荣传统和作风,这些年来,他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捐出一百多万元的款物,用于慰问老兵、帮扶战友、扶贫济困、公益事业等。孙育良表示,虽已到了古稀之年,但无论何时何地,他永远都是一个坚强的兵,他将用心用情把“戎耀之家”办得更好,为更多兴化老兵和老百姓做好服务,也将永远战斗在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