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退役军人徐建国 乡村振兴建新功

2025-01-14 08:50:19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 通讯员 宋加宏 周宏)新垛镇庙徐村青年徐建国退伍回乡后,退役不褪色,在兴化市、新垛镇两级农业系统关工委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千亩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用智慧和汗水,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再建新功,彰显了退役军人的新时代风采。

2024年12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徐建国的养殖大棚里,他正在给池子里的龙虾投放饵料。“40多个大棚的水池里养殖了龙虾和水蛭,其中还有一大半龙虾没出售,待春节期间抛售,肯定能卖出个好价钱。”徐建国喜滋滋地介绍。

徐建国今年32岁,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大学毕业生。2014年,他退伍回村后和家人一起种植100多亩农田;2018年11月,他注册成立了北徐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将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到400多亩。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第二年农场稻麦两季纯收入超30万元。在尝到甜头后,徐建国在随后的几年内不断扩大农场面积,到2022年,他的农场稻麦种植面积已近900亩,一年的种植效益在60多万元。其间,他还接管了村里46亩大棚。“当初这些大棚算是‘烫手山芋’,都不知道怎么办。”徐建国告诉记者,2020年4月30日,新垛地区遭遇龙卷风,村民们种植的30亩西瓜大棚和16亩水产养殖大棚全部损毁,村民们损失惨重,个个都不愿意再搞大棚养殖了。村里负责人找到徐建国,请他接管这些大棚。徐建国回家与父母商量后决定接管大棚,但养殖什么、资金缺口成了徐建国的心结。他找到了市、镇两级农业关工委寻求帮助,关工委的老同志帮徐建国找金融部门,协调解决了他的周转资金。在随后的10多天时间里,两级关工委老同志还带着徐建国外出调研,一番研究后,建议徐建国除保留养殖水蛭外,再养殖30亩龙虾。由于是“初试牛刀”,缺乏养殖经验,徐建国的大棚勉强保本。关工委的同志得知情况后,请水产养殖专家踏田现场指导。

徐建国告诉记者,在发展大棚养殖的同时,他进一步拓展稻麦种植面积,如今已发展到1090亩。6年来,他多次到外地实地参观,学习网络种植视频,请教农业专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种植经验。如今,他农场里的小麦亩产正常达到1000斤以上,水稻亩产正常达到1400斤以上,科学的种植方法既保证了品质又提高了产量。

2018年,徐建国购置了4台收割机、2台喷洒农药化肥的无人机,拖拉机、压辊机等其他农业机械5台。除了满足自家农场的需求外,他还能为十里八村的农户服务,聘请的五六名农机手跟着徐建国打工。“自己富不算富,乡亲们都富裕了才是真的富。”据徐建国介绍,他家的农场在农忙时,每天有50多名村民来这里打短工,每人每天工钱在100元左右。一年两季下来,每人收入都近2万元。村民徐连俊、徐永沂等10多位村民在农场打长工,每人每年收入都在3万多元。

新垛镇农业关工委负责人介绍,徐建国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并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种植户来找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并带动了当地200多名人员就业。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困境留守儿童捐款捐物,为村集体造桥铺路出钱出力。

2020年以来,徐建国的农场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江苏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泰州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泰州市市级家庭农场”。徐建国本人被评为2024年度“兴化市劳动模范”。

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