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为笔 产业为基 书写“银时堡”振兴诗篇
“金沙沟,银时堡,中堡的银子通担挑。”这是沙沟当地的一句民谣,其中“银时堡”说的是沙沟镇时堡村。近年来,时堡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升级、农文旅融合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放眼望去,养殖户罗来贵的淡水鱼养殖基地水面波光粼粼,里面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和富民果实。2018年,罗来贵回乡创业,通过招标承包了村里的900亩塘口,用于小龙虾和四大家鱼的养殖,实现了自己致富和村集体增收双赢。“这几年收入都挺稳定的,大概每年100多万元,在这个基础上也为村里面增收20来万元的集体收入。”罗来贵告诉记者。
时堡村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传统产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整合村内低洼地资源,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村民创业就业,实现了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提升”。目前已形成淡水鱼示范养殖基地900亩、河藕套养小龙虾2500亩、部省级示范种植基地优质兴化大米4695亩,实现集体资源发包收入增收9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
时堡村还以百亩梨园为核心,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在秀芳果园,千树梨花竞相绽放,工人们正在打药,为果树健康挂果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农场负责人朱秀芳介绍说,梨园春季赏花,秋季采摘,四季游学,已经形成了“游、购、娱”一体化产业链。“我们果园最高峰的时候工人能用到9到10个人,也带动了村里的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朱秀芳说。
除了传统农业,时堡村还依托沙沟特色渔文化风情小镇建设,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打造百亩梨园的采、摘、玩、游、购、娱产品开发,规划利用洋汊荡国家级湿地公园和花粉荡等生态资源,推进民宿、餐饮、垂钓等乡村旅游,开发更多体验游玩项目,打造乡村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提升产业的同时,时堡村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通过硬化村道、铺设污水管网、增设垃圾分类点等措施,实现村庄“颜值”“气质”双提升。如今的时堡村,正以生态为基、产业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的“田园诗篇”。
“今后我村将以和美乡村为新的起点,继续抓好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发动村民共同维护建设成果,让村庄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真正成为安居乐业、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沙沟镇时堡村党总支书记卜来安表示。
全媒体记者 夏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