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庄镇三村共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连日来,陶庄镇南柯堡村“福星桥”夹沟河畔,工匠们正挥动瓦刀,让岩砖铺就的滨河步道不断向前延伸,待步道建成后,这里将与“福星桥”共同勾勒起一道古朴雅致的风景线,不仅能满足附近村民散步、健身之需,还将大大提升村庄中南部的魅力。
去年,南柯堡村成功创成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由于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仅限于村庄的某个区域,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村庄全面发展。”南柯堡村党总支书记柯庆斌说,南柯堡村还建设康养中心、电商创业园,配套完善“供销大街”“小商品街”道路、卫生设施,让村庄既宜居又宜业。
与南柯堡村一样,陶庄镇大顾村、焦庄村也竞相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个村都是省级传统村落,遗存多,规模大,基础好。”陶庄镇党委书记王军说,“为使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根据村两委会和村民群众的意愿,镇里率先在三个传统村落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逐村形成规划,梳理建设项目,并通过项目申报获得省市县资金资助。”
大顾村老街外立面改造工程于4月中旬启动。老街呈东西走向,全长1000多米,两侧多为商铺、店面。“外立面改造,是为了营造老街更佳的宜业环境。”大顾村党总支书记葛长勇说。老街上正常营业的商铺、店面有130多家,其中肉店有6家,馄饨店有4家,此外,理发店、布庄、服装店、茶市、小餐饮、百货、电商等种类齐全。由于老街只能步行和通行二轮车,村里还在将老街西端建设一座停车场。
大顾村是一个拥有4000多人口的大自然村。曾经,大顾中学辉煌一时,引领风骚30多年;如今,其牛羊肉特色产业更是远近闻名。此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着力点,是升级环卫设施,整治提升老街,打造牛羊肉一条街、精品店,建设大顾中学校史馆,实行以产兴村,以村促产。
大顾村牛羊肉产业集牛羊肉加工、销售为一体,全村从业人员230多人。年屠宰、加工、销售南方水牛6000多头,形成牛羊肉餐馆15家,但餐馆档次普遍不高,且缺乏烹饪精品和多花样的菜品。村里将已集聚牛羊肉餐馆的新区大街,规划为牛羊肉一条街,建设配套的公厕、小游园、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设施,引导村内的餐馆向新区一条街集聚。同时,邀请专业厨师进村培训。
目前,大顾村的牛羊肉一条街除了大餐馆外,新增了精品小餐馆及排档;“浓缩版大顾中学”的校史馆打造工程已经启动,正在对现存3栋老校舍进行改建。此外,村里还将依托知名作家顾坚的老宅建设打造“乡土文学工作室”,以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底蕴,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
从产业升级到文化重塑,大顾村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不断探索前行。而在陶庄镇的另一片土地上,焦庄村也正以自己的节奏描绘着乡村发展新图景。
走进焦庄村,一幅醒目的“焦庄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效果图”映入眼帘。“瞧,这是快竣工的焦家巷,跟效果图没两样吧。”参与焦家巷建设的退休教师焦兴荣指着效果图说。焦家巷改造工程长300米,因砖块地面损坏较多、部分地面用混凝土浇筑,造成古巷的整体形象受损,同时,也影响村民出行。春节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启动,村里列出了5大类26个项目,其中,焦家巷修复工程是项目之一,此外,村里还将实施村主大道黑色化、全村“三线”整改、11座公厕进行改造提升、13座村内码头改造、下水道改造等。
据悉,三个村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将在今年底实施完成。届时,一幅“望见古韵、留住乡愁、承载希望”的乡村振兴实景图将徐徐展开,书写传统与现代交融、生态与产业共生的乡村振兴新篇。
特约记者 顾日升
通讯员 高小波 陆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