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五地千余民间艺人汇聚沙沟踩街 实景再现里下河原生态民俗风情

2025-05-07 09:08:44

本报讯(通讯员 姜洪义 刘玉生 全媒体记者 李祝海)日前,一场以“非遗展示、乡愁记忆,龙腾古镇、魅力沙沟”为主题的里下河民俗文化节在古镇沙沟举办,来自兴化、高邮、宝应、姜堰、盐都等五县市(区)的1100多名民间艺人走上街头,实景展示地域特色浓郁的民俗风情。

当天的民俗文化节共有十个方阵,巡演节目111个,绵延近千米的踩街队伍,沿着古镇主街道边行边演,吸引数万名观众沿街观看。

在“里下河民俗文化节”会徽的引领下,由二龙戏珠、花担花船、中堡船韵等18支队伍组成的鸣锣开道方阵走在最前列,带来一股浓郁的地方风情。被“两湖五荡”所环绕的沙沟,孕育出当地特有的渔文化。长鱼帮、卡帮、大网帮……渔韵十八帮方阵中,身着蓝印花布衣的渔家女举着各面“帮旗”款款而行,紧随其后的孩童戏鱼、水乡渔韵、湖荡渔船、渔翁听雨、中堡鱼舞等,为人们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渔家生活场景。

由13支男、女舞龙队组成的龙腾古镇、魅力沙沟方阵,一路巍巍生风。伴随着激越的鼓点,一条条彩龙时而上下翻腾,时而昂首盘踞,行云流水的动作一气呵成,赢得沿途观众的阵阵掌声。这个方阵中,高邮市临泽镇就有5支舞龙队,其中的彩带龙、龙舟、龙马精神,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里下河文化记忆方阵和远去的吆喝声方阵,勾起了中老年观众的集体记忆。正在进行的“时代婚礼”穿越时空,走来一对对来自清代、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和现代的“新人”“福奶奶”不时撒上的一把“喜糖”,为观众带来一片欢声笑语。缝纫机、纺机、风箱等一件件老物件,露天电影、老牛耕地、风斗等一个个劳动和生活场景,磨剪刀、弹棉花、卖货郎、箍桶等22个消失的老行当,一一再现在人们的眼前,观众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过去。“棒冰箱里竟然真有棒冰!”竹泓镇的解先生买了三支红豆雪糕分给家人,体验一下小时候吃棒冰的感觉。他说,自己和家人第一次来沙沟,觉得沙沟的这项活动办得很有特色,也很精彩。

原汁原味、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群众以及外地游客前来观赏,人们在精彩节目和欢乐氛围中感受地方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来自盐都区大纵湖镇的董春年说,今天看到了很多像拉黄包车等以前没有看到过的表演节目,感觉挺有意思的。希望能将民俗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宝应县柳堡镇的戴锦莲说,沙沟办的这个活动确实非常热闹,看到了好多的老行当、老物件,我们有回到小时候的感觉。

里下河民俗文化节也为“草根”艺人搭建了一个展示和交流民俗文化的平台。赵远香是宝应县夏集镇斗笠舞的领队。她说,斗笠舞是当地劳动人民劳作时的舞蹈动作。舞蹈队自组建以来还是第一次出县表演,这也增强了队员们演好节目的自信心。广洋湖万新淮剧团的李洪林说,沙沟镇和广洋湖镇民间文化交流频繁,这些年他每年都带队来沙沟参加演出,此次带来了一支由10人组成的莲湘队和16人组成的女子龙队。临泽镇的姜林章组织了舞龙、龙舟、腰鼓等8支演出队伍前来巡演,他说:“我们想借助这一平台,通过相互间的互动和学习,共同展示和传承好地方民俗文化。”

“弥足珍贵的草根文化记忆,实景再现了里下河地域色彩浓郁的原生态民俗文化,大家从中可以饱览乡土风情。”民俗文化节组委会负责人武成英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办好这一活动,为擦亮沙沟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金字招牌,宣传推介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贡献民间文化力量。

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