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田街道:人大代表助力香葱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 徐晓悦)星罗棋布的垛田上,香葱长势喜人,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垛田,正通过人大代表的积极履职使香葱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人大代表搭建“连心桥” 破解产业痛点
垛田街道人大工委创新成立香葱产业发展联盟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构建“人大代表+企业+合作社+农户”全链条服务模式。联络站设在加工龙头企业顶能科技,通过人大代表牵头对接,推动1.35万户种植户加入合作社,与15家脱水加工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
垛田孕育“致富葱” 三产融合提质增效
垛田独特的地貌与肥沃的土壤,孕育了品质出众的垛田香葱。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垛田香葱茎白叶绿、香气浓郁,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二三百年前。如今,垛田街道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次,总产量6万吨,带动脱水加工企业92家,产品远销日韩、欧美。
文化赋能产业 香葱“葱”出国门
垛田香葱的崛起,离不开文化底蕴的支撑。兴化垛田因唐代垒土成垛抵御水患而形成,“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景观闻名遐迩。依托双遗产品牌效应,垛田街道将香葱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产品”双名片。
站在垛田高处远眺,翠绿的葱田与蜿蜒的水道交织成一幅生态富民画卷。随着人大代表与群众的共同努力,这缕传承千年的“葱”香,正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飘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