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合陈镇邓桥村:以实干担当 奋力争创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5-07-07 10:14:49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 通讯员 邢晓莉 金映君)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其中,合陈镇邓桥村以其独特的实干精神和担当意识,正以“宜居宜业和美”为笔,饱蘸激情与汗水,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乡村振兴长卷,全力冲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创建目标。

走进邓桥村,一股清新宜人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生产的沃土,更是兼具秩序与美感的乡村景观典范。在邓桥村的各个微菜园里,规整布局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田园画卷,搭配的侧石与仿竹篱笆,既实用又美观,让人眼前一亮。村民出行时,脚下是坦途,眼前是景致,幸福感油然而生。“现在生活在村里,就跟住在城里一样。”村民老邓喜滋滋地说。

“道路是乡村发展的血脉,我们在道路提升工程上双线推进,不遗余力。”该村党总支书记沈美兰说,该村新建的15公分厚、2500平方米的水泥混凝土压印地坪,不仅坚固耐用,更以其独特的纹理美化了村道。同时,144平方米的路面修补与1440平方米的压印地坪拓展,让村道面貌焕然一新。此外,该村在公共空间与居住细节上也下足了功夫。室内LED显示屏的引入,让信息传播更加便捷;500平方米的外墙涂料焕新以及300平方米的茅草屋面仿山草改造,从点到面,全方位刷新了乡村的颜值,让“外在美”与“内在舒”实现了深度融合。

“生态软驳岸的建设是我们村的一大亮点。”沈美兰介绍,上千根4米长的木桩在河道边错落排布,与停车场的水泥混凝土、面包砖、植草砖等复合铺设相映成趣,仿木栏杆的点缀更是锦上添花。这些生态与实用功能共生的设计,重塑了乡村的空间质感,让邓桥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产业兴则乡村兴。邓桥村紧扣农业产业做文章,为村民增收致富拓宽了道路。”沈美兰表示,他们在“小田变大田”工程中,大刀阔斧地推进土地整治工作。300亩土地经过机械平整、筑田埂、挖灌排沟渠等一系列措施,打破了零散的种植格局,为规模化、现代化农业生产筑牢了基础。醒目的“窑墩子”大葱基地入口标识矗立,该村通过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激活了乡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拥抱“产业致富”的机遇。现在,这片土地正释放出更大的效益,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乡村治理是维系‘和美’生态的灵魂。”记者了解到,邓桥村在乡村治理上多维发力,从生态河道建设到安全防护网织密,从乡土智慧化解矛盾到垃圾分类全面推进,每一处细节都彰显了村两委会一班人的智慧与决心。在生态河道建设中,他们啃下了这块“硬骨头”。40000立方米的河道疏浚与整坡工程让水清河畅,重现了“碧波绕村流”的诗意景象。同时,全村安装了40个监控摄像设备,织密了安全防护网,为乡村平安护航。为了化解矛盾纠纷,他们还建立了“老娘舅”调解工作室。这个工作室以乡土智慧为依托,成为了筑牢和谐“第一道防线”的重要力量。

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邓桥村更是下足了功夫。5个成品分类亭、200个垃圾桶(五色分类)的上线,从硬件到习惯,重塑了乡村环境治理模式。此外,邓桥村还注重文化传播与三线整治工作。户外大屏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让乡村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而近3万米长的线路规整工作则啃下了“空中杂乱”的难题,让乡村视觉更加清爽、通信更加顺畅。

据了解,在“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创建过程中,邓桥村总投资达379.76万元。其中,省级补助300万元,村里自筹了79.76万元。这笔真金白银的投入彰显了村民与集体共建的决心与信心。从田园到道路、从产业到治理,邓桥村正以“钉钉子”精神雕琢每一处细节。正是这份坚持与努力,让“宜居”有了具象的模样、“宜业”有了坚实的支撑、“和美”有了生动的诠释。

邓桥村这片土地上正涌动着乡村振兴的活力,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愿景正一步步从蓝图照进现实。邓桥村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答卷,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