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山芋腔·苏北菜

2025-07-11 09:22:30

□ 张学诗

 

谁能想到,这“山芋腔”,会成为这一个城市这一家酒店亲切而又响亮的招牌?而且,在它的后面,还加上了“苏北菜”,这一个特有菜系的注解。

不久前,我应原先工作在大营中学的教导主任董老师之邀,和在兴化、在大营的七八位朋友一起,应邀去他所生活的盐城作客。

盐城,这一座滨临黄海,有着1.7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江苏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也是全省唯一没有山地的城市。

最早认识它,还是七八岁的时候,我随在盐城的一家粮食加工厂做采购员的姑父去过,并且,在那一家叫做“泰来”的旅馆附近,差一点儿走失……

盐城,离我丰乐舍的故乡,并不算远,舍上向东北12里,就到了它所属的大丰县刘庄镇,再沿204国道,向北72里,坐车不到1小时,就到它的市区了。

而从丰乐舍去兴化,向西南12里,到了大营,正午时候,乘“扬白班”的客轮,沿“海沟河”向西,上百里水路,五六个钟头,在薄暮冥冥时,万家灯火中,才到达县城小南门的老轮船码头……

都说盐城属苏北,而我记忆中的故乡,也是苏北呀!江苏的长江以北;记得,小时候,我在苏州工作的表叔,每一次给我祖父母写信,信封上写的都是“苏北兴化县大营公社丰乐舍……”

扯了这么一大堆的闲篇,我只是想说,属于苏北的盐城,和已然属于苏中的我的故乡丰乐舍,我居住的小城兴化,从地理和心理上,似乎并不遥远,也并不疏远……

到了盐城,董老师领我们参观了日新月异的街市,“灯瀛桥”“新四军纪念馆”,便是这一座城市,永不会褪色的最为著名的景点了。

靠近中午,主人带我们来到了属于新街的盐南高新区的新弄里,来到高高地悬挂着“山芋腔”招牌的这一家颇有些名头的餐馆。

“山芋腔”,好大一家店,我们一行人围着里面的店面转了好大一个圈,看柜面上一盘盘各具特色的菜肴,看一个个辛勤忙碌着的员工。

听那些也是说着“苏北话”,负责接待的服务员介绍,“山芋腔”是盐城市的阜宁、响水、滨海,这北部三县方言的谦称,源于当地历史上曾经以“山芋”为主食,因此,当地的居民便把自己的语言,自嘲或幽默地戏称为“山芋腔”。

而以“山芋腔”命名的这酒店,这餐馆,无疑,主打的便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苏北菜”了。

这“山芋腔”,是由一位80后的年轻女性,在盐城的滨海县创办的,现在已经是一家颇有影响的餐饮连锁店了,而坐落在盐城“新弄里”的“山芋腔”,则是在盐城市区,规模算得上庞大的分店。

“山芋人情,苏北味”,看着挂在酒店里的这样一条广告语,我就想,这埋于地下,算得上丑陋的山芋,何以有着这么大的名头?

或许,这正如一位作家所言,“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了。

已是中午时分,来这家餐馆就餐,操着“南腔北调”口音的,还真是络绎不绝。

我留意到,这酒店,这餐馆,有能坐上十几二十几客的大餐厅,亦有坐个一两客、三四客的小餐桌。菜肴,就是那颇有些特色的“苏北菜”。

我们这些原先的大营人,在主人的引领下,进入了一个宽敞的包厢。

团团一桌客,都是家乡人。桌上,要么是同事、同乡,要么是兄弟、亲戚。自然的,气氛热烈,相饮甚欢。

餐桌上,一道道的“苏北菜”,有苏北的特色,亦有我们家乡的味道;像那“苏北草鸡汤”“滨海猪头肉”“龙利鱼”“非遗山芋团”,还有那硕大的藕粉圆……虽说,我们家乡,和这盐城,和那滨海,分属苏中和苏北,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这些差不多是纯天然、纯自然的菜肴,吃起来,也就鸡有鸡味、肉有肉味、鱼有鱼味,就连那些藕粉圆、山芋团,也都有着别样的亲切和亲近的味儿……

就着“山芋腔”颇具特色的“苏北菜”,我们来自家乡的这一桌人,不知不觉竟喝了不少。

晚上,也是一位大营人,在盐城打拼了二十多年颇有成就的老乡,邀我们去“登瀛世家”用餐,还请来了盐城的一些朋友作陪。

那似乎算得上一家豪华的酒店了。

餐桌上,酒是酱香的;菜肴,有“铁板蒜蓉虾”“至尊海鲜锅”,有鲍鱼、海参……确是显现了一种档次,一种品味,那份盛情,让我们感动……

可要说亲切和亲近呢,还是那“苏北菜”,还是那“山芋腔”。

其实,不管苏中,还是苏北,我们也是打小儿吃着这山芋——白皮的、红皮的,当饭的、做菜的,从故乡的土地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