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意志 线的柔情
【周春柳,兴达集团江苏公司九厂四车间一班的班长,同是高温下坚守岗位的劳动者。他用生动的事实、优美的语言记录了同事们的平凡的事迹,真情实感溢于言表。他给我们的启示是:基层干部的力量来源于多个方面,其中感情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
走进钢帘线捻股车间,扑面而来的不是想象中的金属冰冷,而是一股裹挟着机油味的热浪。35摄氏度的空气里,成百上千台捻股机床不知疲倦地旋转着,将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钢丝编织成坚韧的钢帘线。
这里没有四季轮转,只有永恒的高温季节;没有昼夜交替,只有永不间断的机器轰鸣。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一群工人正用汗水书写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现代篇章。
与机器共舞的“捻线诗人”周宏是车间的“活地图”,他能闭着眼睛听出哪台机器转速异常。十年以上的捻股生涯,让他的双手布满细密的划痕,像极了钢帘线的纹路。“每根钢帘线都有脾气,得顺着它的性子来。”说话间,他灵活地调整着张力装置,如同在弹奏一架钢铁钢琴。汗水顺着他的脖子滑落,湿了一片衣衫,而他身后,刚卸轮的钢帘线正闪着金色的光。
老员工谭根进穿着洗得发白的藏青工装,后背洇着深色的汗渍。他猫着腰凑近捻股机,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拨弄刚下机的钢帘线,“你看这根线。”他用指甲在钢帘线上划出道浅痕,“捻距不均,中间松两扣。”一群新工凑过去,眯着眼睛盯了半天,只觉得那些密匝匝的钢丝像团乱麻。老谭却看得通透,仿佛在打量活物。机器还在嗡鸣,老谭的额头挂着汗,讲解却格外仔细:“捻股就像编麻绳,松紧要匀。你当这是铁丝?这是给卡车轮胎打骨架的,跑高速时承受的力,比你想象的大十倍。”
正说着,生产2730ST的机床忽然在校直器导轮组传来卡丝声,几根钢帘线绞成一团乱麻,谭根进赶紧又忙碌起来。“老谭,去休息室吃块西瓜!”班长老周吆喝着,手里捧着刚从车间带来的冰镇西瓜——这是厂领导特意安排的,鲜红的瓜瓤里,藏着沉甸甸的关怀。
这群可爱可敬的员工,是捻股车间的高温坚守者。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日复一日的专注:看线的走向,听机的异响,调参数的毫厘,守质量的底线。汗水浸透工装,却浸不透他们对岗位的热乎劲儿;机器震得手臂发麻,却震不散彼此间的热络气儿。他们心里清楚,每一根匀称的钢帘线,都会变成卡车轮胎的骨架,载着货物穿越高山平原;每一份认真的坚守,都会成为岁月里的光,既照亮自己,也温暖身边人。
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周春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