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家乡的那条河——蚌蜒河

2025-07-30 09:30:36

本报讯(通讯员 刘志豪)提及兴化的历史传闻或神话传说,人们会想到岳飞、范仲淹,鲜有人记得兴化还有这么一个充满神奇色彩,有着神话传说的河流——蚌蜒河。

蚌蜒河的历史可追溯于千年以前,传说在很久之前,黄海的龙宫受到上游内陆洪水的突袭,洪水也带走了无数的生灵,龙王心生怜悯,觉得内陆洪水对沿途百姓生灵来说是一次又一次的浩劫,要是在黄海沿岸开一条泄洪河,或许可以帮助到沿岸生灵。于是龙王命令一只蚌精,从黄海向上逆流而上,所经之处蜿蜒出一道河流,于是有了名字“蚌蜒河”。

但它还有一个古名——驳盐河,因北宋以来运盐得名,吴王刘濞也曾通过此河运输海盐,带动吴国经济发展。说到运盐,蚌蜒河从宋代起就已经成为了盐运黄金水道,北宋至明代,丁溪、草堰等盐场的盐经此河转运至扬州、泰州等地,元末张士诚也曾借河道偷运私盐。清代多次疏浚河道,如乾隆十一年(1746年)拓浚、光绪十四年(1888年)修筑蚌蜒堤防洪,形成“乾隆圩”,成为江淮水系的分水岭。直至20世纪末,蚌蜒河仍是重要航道,后因公路兴起逐渐衰落。

蚌蜒河历史上还曾是三国魏吴的分界线,元末,大将军徐达也在此对垒张士诚部。近代,国民党中将陈中柱率部在蚌蜒河武家泽段与日伪军激战,身中六弹壮烈牺牲,敌人打扫战场时割走了他的头颅,事后他的遗体由百姓冒死安葬,他的妻子从泰州寻回了陈将军头颅,遗体重新安葬在了泰州西门外西仓桥下一个唐姓地主的田里,后陈中柱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而今的蚌蜒河已然看不见河道上的蚌精和盐船,更看不见河岸两侧的硝烟弥漫。兴化市政府通过加固堤防、生态修复、疏浚河道,让如今的蚌蜒河成为了防洪排涝的生命河,保障了沿岸居民的安全,并且根据2024年水路规划,蚌蜒河沈伦镇西端已经升级为五级航道,连接了通扬线黄金水道,打通了两地水运路线,更好地助力了乡村振兴。

蚌蜒河——这条承载盐运辉煌与战争烽烟的古老河流,正以生态廊道和文化载体的新角色焕发新生。从河蚌精的善念到抗日英烈的热血,从盐商帆影到旅游画舫,它既是兴化水乡文明的缩影,也是现代发展的见证。未来,随着生态治理的持续推进,蚌蜒河将继续书写“江苏大公园、人文梦水乡”的华章。

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