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邮路:从“等证跑”到“送证到”,残疾证的暖心速递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卞月伟)“沈奶奶您好,我是邮政投递员小沙。您的残疾证已经审批好了,计划上午10点左右送上门,这个时间您方便吗?”7月24日,兴化邮政公司投递员沙国斌给残疾人沈奶奶打去了一通电话,而这正是“助残邮路”服务中提前通知环节的实际场景。
此前,部分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领证常面临“被动等待”。今年7月,市残联聚焦这一痛点,启动“助残邮路”服务,将残疾证送达纳入邮政特殊服务清单,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如今已实现“评定通过即寄递,证件直达家门口”。
高效服务的背后,是残联与邮政系统的数据共享机制在支撑。残疾人完成残疾等级评定并通过审批后,残联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将信息同步至邮政,投递员需在24小时内上门送达。针对独居、重度残疾等特殊群体,投递员还会同步讲解证件用途,让服务更贴心。
为解决“送达时无人接收”的问题,服务特别增设“提前通知”环节:投递员接收证件后,会提前电话联系残疾人或其家属,确认送达时间、地点,同时询问是否需要特殊协助,让接收更顺畅。
“事后回执”机制则为服务画上闭环句号。投递员送达时,会提供标注证件信息、送达时间及服务内容的回执单,由残疾人或家属确认签字后带回存档。若遇失明、手部残疾等无法签字的情况,投递员会拍照记录送达场景,由社区联络员作为见证人在回执上注明,确保每一份证件的送达都有迹可寻。
“关爱残疾人、保障城乡快递服务均等化是我们的使命。接下来,我们还将与残联深化合作,拓展辅助器材投递等服务,让‘助残邮路’更有温度。”兴化邮政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