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垛镇:紧盯民生痛点 办好实事暖民心
本报讯(通讯员 沙婧 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这条机耕路修好了,往后下田干活再也不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政府真是为咱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近日,荻垛镇四联村村民老曹站在崭新的水泥路上,笑意盈盈。
老曹口中的路位于四联村村西头,因年久失修早已坑洼不平,不仅影响村民出行,更让下田作业的农机具“寸步难行”。2016年起,该路段因属一般农用地未能硬化,村集体虽多次用砖头、建筑废料临时铺垫,却始终没能解决南侧2000余亩农田周边“晴天扬尘遮眼、雨天泥泞难行”的难题,成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心头堵”。
今年年初,荻垛镇纪委在日常监督检查与走访中捕捉到村民的迫切期盼,随即主动牵头,联合财政、农业农村、交通、自然资源和规划等多部门深入村里实地踏勘,现场召开协调会商议解决方案。经综合论证,决定由镇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将该路纳入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体系。
3月份,四联村村西头道路硬化工程动工,仅1个月就完成了长160米、宽4米的水泥硬化路建设并投用,既便利了群众生产生活,更圆了村民近10年“走水泥路”的心愿。
解决四联村道路问题后,荻垛镇纪委进一步聚焦民生痛点难点,牵头对全镇破损路桥展开全面摸排,推动制定破损路桥修复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将通过“一事一议”、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对全镇破损路桥进行分批修复或重建,持续为群众畅通“出行路”。
“群众利益无小事!”近日,荻垛镇纪委靠前监督,聚焦村集体自主种植,通过入村走访、查阅财务账目等方式,深挖廉洁风险,助力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
在规范种植方面,镇纪委联合农村工作办公室梳理必查清单,重点核查9个开展集体自主种植(面积超1500亩)行政村的合同主体合法性、种植面积与实际地块匹配度、收益分配公开透明度等,已发现合同条款不规范等问题3个,推动相关村修订完善合同,从源头杜绝“暗箱操作”。
在成本核算上,镇纪委联合农技部门查阅各村种子、化肥、农药使用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同时督促农技部门依照农作物生长周期实地察看长势、提供技术指导,探索有机稻麦种植,促进降本增产增效。
在收益管理中,镇纪委重点监督各村稻麦收割、入库、销售等环节,督促收入及时足额入账。针对2个村小麦销售未及时与收购商结算的问题,发放了两份提醒卡,督促及时结算、入账,以确保守好集体收益的“责任田”。
“今后,我们要把自主种植监督纳入常态化工作,推动建立‘一村一账、一笔一据’的资金管理制度,保障集体‘三资’安全,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荻垛镇纪委负责人要求。
“同志,你好!我们的失地保险被村干部弄丢了,想请你们帮忙找回来!”前不久,荻垛镇纪委与信访部门开展纪信联动时,接到群众这一反映。镇纪委立即成立工作专班,通过与村民交流、个别访谈、查阅资料、核对账簿等,发现该村在东兴高速失地保险办理中存在干部不作为、优亲厚友等问题。
随后,市纪委监委第十纪检监察室主动介入,联合荻垛镇纪委对全镇失地保险办理情况开展专项监督,运用数字化监管手段全面核查东兴高速征地失地保险情况,对分配方式、资格、过程、结果等核心信息进行逻辑分析,重点排查财政供养人员、村干部近亲属领取失地保险等情形,筛查可疑数据。同时,加强与农经、人社等单位合作,提升线索核查质效,切实解决群众“烦心事”。
“我们将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从‘小切口’审题、破题、解题,持续开展各类专项监督,让监督覆盖群众最关心的领域,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荻垛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