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泓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行动驱动乡村蝶变
本报讯(通讯员 张娈鸾 全媒体记者 顾日升)窄小、单薄的水泥路变成了宽阔、厚实的混凝土大道……7月20日,竹泓镇竹一村竹北线改造完工。与此同时,该村赵家田以西约600米的破损机耕路也拓宽改造完成。
“以前这路坑坑洼洼,骑电动车得推着走,现在大道平坦笔直,汽车、三轮车、电动车都能双向通行畅通无阻。” 行走在簇新的大道上,村民李大伯感慨道。
竹一村是竹泓镇集镇村。2024年3月,竹一村党总支启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一年时间交出了道路提质 、生态焕新、资源盘活的亮眼成绩单。
2024年9月,贯通集镇与村庄南部大通道的赵家田大桥通车,是竹一村打通发展脉络的关键一步。大桥动工前,涉及6户村民的房屋拆迁工作一度停滞。竹一村村两委多次召开矛盾协调会,成立3个党员服务小组,带着拆迁安置方案和桥梁规划图先后十多次登门,耐心讲解拆迁政策和大桥建成后的长远效益,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房屋拆迁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大桥建成通车后,村民出行更便捷,区域交流合作、资源流通更顺畅,同时也吸引了不少能人前来投资兴业,为村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生态焕新,守护乡愁“绿色根”。安泰西路的160多棵百年香樟,是竹一村的“活化石”,但过于茂密的枝叶也给沿街居民带来烦恼。2024年12月,竹一村党总支组织党员开展“敲门行动”,挨家挨户征求居民意见,收集到“修剪不能伤主干”“绿化保护与采光需求均是刚需”等建议。村党总支据此制定出“疏枝不毁形”的修剪方案,邀请林业专家和专业绿化人员对香樟枝条进行修剪,既精心呵护了珍贵的绿化资源,又巧妙解决了沿街居民采光问题,这是竹一村在生态与民生需求间精准平衡的生动实践,让古老的香樟继续见证村庄的幸福变迁。
资源盘活,激活集体“增收源”。“60亩荒地变良田,今年光流转费就增收2万元。”竹一村会计沈明星难掩喜悦。这片曾因地块零散、灌溉不便而撂荒的土地,如今成了竹一村壮大集体经济的“聚宝盆”。2024年下半年,村两委牵头实施“小田变大田”改造,积极盘活集体资源,针对村南杨树头片区零散分布的问题以及六组、七组、十二组村民对土地整合的顾虑,村党总支书记虞舜杨带领班子成员逐户上门、面对面讲解规模化种植的效益与前景。
竹一村党总支还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小事”。建设“候车亭”解决竹一村蓓蕾路、兴泓路附近村民等车无座的问题,安装新能源汽车专用充电桩、新建赵家田便民停车场、高标准改造安泰路两座闸桥……“干部作风转变,百姓的笑容挂在了脸上,是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最有力的见证。”竹泓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基层党组织的根本在于为村民谋幸福、为乡村谋发展,村民的笑脸就是工作的成绩单。下一步,竹泓镇将以竹一村为示范,在全镇另外13个村(社区)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以兴办民生实事,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驱动乡村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