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市残联:辅具量身做、证件送上门、康复有补贴

2025-08-11 09:42:42

本报讯 近年来,市残联始终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重要指示,聚焦残障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从辅具适配、证件办理到儿童康复帮扶,推出一系列精准化、人性化服务举措,用实际行动为残障人士撑起一片温暖晴空。

 

精准适配辅具,让行动不再受限

 

“以前走路老费劲了,现在装了这套假肢,健步如飞,感觉生活都亮堂起来了!”在市残联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现场,肢体残疾人老赵抚着新假肢,笑容里满是激动与欣喜。

为解决肢体残疾人和肢体缺陷儿童的实际困难,市残联组织党员干部组成多个工作组,带着真诚与专业走村入户。“我们挨家逐户跑,就是为了全面摸清大家的需求。”党员干部钱雨说。每到一户,工作人员都耐心交流,详细记录残疾人对假肢、矫形鞋的具体需求。肢体缺陷儿童小宇的母亲曾坦言:“想给娃配个矫形器,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去哪找。”这样的困惑,在摸底调查中被一一登记在册。

经过精准统计,专业技术人员迅速跟进,开启“一人一方案”的定制服务。“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一样,必须量身定制才能保证适配性和舒适度。”技术人员王桂辉介绍,从测量尺寸、制作模型到材料选择、工艺制作,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6月18日,适配现场热闹如过年,29位肢体残疾人和39位肢体缺陷儿童在家人陪同下前来安装调试。工作人员轻声安抚紧张的小宇:“小朋友别担心,矫形鞋穿起来会很舒服的。”技术人员反复调整部件,确保辅具与身体完美贴合。肢体残疾人王姐试走几步后惊喜道:“太合适了,就像自己长出来的一样!”

 

优化证件服务,让便利直达家门

 

7月24日上午,衣衫濡湿的中国邮政快递员沙国斌,将新办理的残疾人证送到兴姜和苑小区一级残疾人沈顺林家中。“7月17日评残,一周就拿到证,还快递上门,高效又省心!”沈顺林的女儿王萍难掩喜悦。

这一便捷背后,是服务流程的持续优化。十多年前,沈顺林首次办证时,从评残到拿证要等3个多月,还需家人专程到街道领取。如今,市残联不断突破:先是将每年两次的评残周期逐步缩短至每月两次,再联合中国邮政推出残疾人证EMS快递上门服务,将评残到领证周期压缩至8.5个工作日,实现“足不出户领证”。

7月24日,该服务试运行,首批22份残疾人证通过邮政网络送达。“接到残联信息后,我们第一时间打印单据、揽收核对,按规范流程投递。”快递员沙国斌介绍。中国邮政兴化市分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每月预计投递200多份,后期还将拓展辅助器材投递,让便利延伸更多角落。

 

助力儿童康复,为成长减负护航

 

“康复路上有温度、成长途中无负担”,这是市残联为残疾儿童许下的承诺。针对残疾儿童康复中面临的难题,市残联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康复机构与家庭距离远、午饭和交通费用高,是影响康复持续性的主要障碍。

为此,市残联主动联动市慈善总会,创新推出“餐补+交通补”双保障政策,制定《兴化市定点康复机构参训儿童和困难家庭儿童家长免费午餐方案》《兴化市定点儿童康复机构参训困难儿童家庭租房或交通补助实施方案》。在资金保障上,构建“财政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机构助一点”的多元机制——财政每孩每月出资100元,撬动社会资金配套每孩每月340元,为政策落地筑牢根基。

据了解,“康复儿童家庭爱心午餐”项目将于8月底前实施,预计将为近200名定点康复机构儿童及陪护家长提供免费营养午餐,让孩子们吃得健康、家长少些负担。接下来,市残联还将全力推进困难残疾儿童家庭租房和交通补助发放,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实处。

从让残障人士“走得稳”,到让证件办理“跑得快”,再到让残疾儿童“康复好”,市残联始终以“解决实际困难”为己任。正如残联相关负责人所说:“看到他们因我们的努力改善生活,所有付出都值得。”一系列暖心举措,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让残障群体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转自兴化发布)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