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沟镇官河村:传统建筑留住乡愁 生态产业强村富民
本报讯 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200余年历史的李氏宗祠静静矗立,荷藕与小龙虾共舞的特色产业蓬勃兴旺。在沙沟镇西北部,地处兴化、盐都、宝应三县市交汇处的官河村,既是第八批江苏省传统村落,也是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它用百年文化根脉串联起发展活力,正书写着古村落的新时代篇章。
官河村由官庄、乔家、严舍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地处里下河腹地,东临杨家河、官庄荡、下官河,水网纵横的它,是一座“飘”在水上的村落。走进村子,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侧民居保留着传统建筑风貌,村口的李氏宗祠最是醒目——飞檐翘角挑着岁月,朱漆大门上的铜环磨得发亮,见证着家族变迁。
“我们村90%的农户都姓李,大家都盼着重建宗祠。” 沙沟镇官河村党总支书记李维月说,2014年,村民们共同出资在遗址上重建了这座有200余年历史的建筑。如今,这里不只是清明祭祖、宗族议事的场所,更成了村两委与村民共商发展的“议事厅”。“大到产业规划,小到邻里纠纷,围坐在这里总能找到共识。”李维月笑着说。
村里的官河供销站则像一位坚守的“老友”。“供销站成立于1978年,几十年了,一直服务本村村民。” 沙沟供销社官河供销站负责人李维勇介绍,从最初的柴米油盐、化肥农药,到如今新增快递代收、水电费代缴,“村民不用去镇里,在家门口就能办妥琐事,方便得很。”这些老建筑,早已不只是“老物件”,更是村里“人和”的鲜活见证。
盛夏时节,官河村村外的千亩藕田热闹非凡——碧绿的荷叶连成一片,水下却藏着村民致富的秘密。“我本来就种荷藕,一次偶然发现藕田里有小龙虾活动。”李维月回忆起产业的起点,“当时就想,环境适宜它生长,不如试试放些虾苗。没想到第二年就丰收了,这才摸索出了门道。”
如今,官河村4500亩左右的藕田全部采用莲藕套养小龙虾的生态模式,每年7月投放虾苗,12月起捕捞,持续到次年5月的捕捞期里,每天都有新鲜小龙虾从藕田走上餐桌。“每亩小龙虾纯收入6000元,村集体总收入也很可观。”李维月算着账,眼里满是笑意。
产业发展了,村庄变美了,村民的日子也甜了。“这几年,套养小龙虾的特色产业搞得相当好,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村庄环境也越来越美。”村民李德平脸上满是幸福,“我们在家门口就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感觉很开心。”
如今的官河村,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要借着‘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古村落’的契机,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李维月说,村里计划建设荷文化主题公园、小龙虾体验馆,把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让更多人认识官河、走进官河,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再强些。
这座“飘”在水上的古村落,正用文化守根、用产业造血,把乡愁酿成了“日子越过越甜”的新故事。
全媒体记者 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