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堡镇蔡堡村:传统古村落的蝶变之路
本报讯 在我市陈堡镇,蔡堡村如一颗温润的明珠,镶嵌在里下河平原。这里既留存着岁月雕琢的古朴肌理,又涌动着新时代的发展活力。这座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正以文化为根脉、产业为支柱、创新为动能,在时代春风中奏响古老村落的新生乐章。
作为典型的里下河风貌村落,蔡堡村的整体布局暗藏八卦玄机。穿行其间,斑驳墙垣与精致木雕花窗相映成趣,高耸的马头墙勾勒出明清以来的匠人智慧。村内6处市级文保建筑静静矗立,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活化石,更承载着蔡堡人耕读传家的精神密码,串联起村落发展的历史脉络。2025年,“江苏省传统村落”的殊荣,正是对这片土地深厚历史底蕴的最佳注解。
非遗文化是蔡堡村的一张亮丽名片。省级非遗“兴化水车”在此传承千年,风车基地内,巨型母子风车迎风转动,水上风车博物馆与农耕文化展览馆相映成趣,这里也因此获评“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传承保护基地”。如今,这项古老技艺已成功转化为特色产业,据当地知名非遗传承人徐长龙介绍,他创立的兴化市长龙古农具制造有限公司,每年能生产大小规格风车一百多台,其中大型风车达十多台。这些凝聚匠心的风车产品,主要销往长三角、珠三角、东三省等地的旅游景区,有力传播了风车文化。以此为基础,蔡堡村以风车为纽带,推动非遗与传统农业、特色文旅深度融合,“非遗风动水车+乡村旅游”的新业态,不仅让古老工艺焕发指尖温度,更依托其可观的生产规模与广阔的市场覆盖,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除了丰富的非遗文化,蔡堡村还拥有令人骄傲的红色基因。这里是被周总理盛赞“一个人能抵一个师”的红色特工杨延修的故乡。2023年,杨延修纪念馆在此落成,开馆两年来已接待研学、参观人员逾7000人次,成为区域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要让红色精神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兆华语气坚定。目前,村里正开发深度红色研学课程,策划沉浸式主题活动,推动与周边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合作,让杨延修的忠诚与奉献精神激励后人。
近年来,蔡堡村以基础设施升级为骨架,以文化挖掘为灵魂,纳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打造,发展蓝图愈发清晰。在完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村里深挖古巷古村的文化内涵,让百年建筑成为乡愁地标,用特色文化串联起农文旅发展脉络。如今的蔡堡村,正以“三产融合”为笔,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续写新篇。
“欢迎来到蔡堡村。”黄兆华向四方宾朋发出邀请,“漫步时光长廊,感受历史厚重;追寻红星足迹,汲取信仰力量;观摩匠心巧作,体验非遗传承;品味水乡新韵,共绘振兴画卷——共赴一场跨越时光的烟火之约。”
全媒体记者 钱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