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戴南镇同济村:河道焕新颜 清水润民心

2025-11-13 09:37:33

本报讯(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王晓荣)初冬的阳光洒在戴南镇同济村清澈的河面上,晨风吹拂,漾起层层波纹。水码头上,村民徐德宝提着锅碗瓢盆走来,一边清洗一边顺手拎起一桶河水——这是要带回家浇菜的。“小时候在河边洗菜和淘米是家常便饭,后来可不敢了。”他感慨道,由于村内河道与大河相通,前几年一遇大风,浮萍、水葫芦就顺着水流漂进来,还夹杂着不少垃圾,“别说洗吃的了,顶多敢拿来洗拖把。”如今,看着清亮的河水,徐德宝笑着说:“整治之后不一样了,淘米洗菜都放心用,既省事又节约自来水!”

“河道水环境直接关系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打造优良水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同济村党总支书记徐开峰直言,老百姓期盼“上河边淘米洗菜”,这本就是最朴实的民生需求,绝不是“过高要求”。

同济村由范家、徐秤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总面积4.2平方公里,下辖18个村民小组。村域内水系发达,仅主干河道就有9条,总长约13公里,加上生产河,水域面积近1000亩。曾经,水草滋生、漂浮物堆积等问题让河道水质大打折扣,也成了村民的“心头堵”。为破解这一难题,村党总支牵头成立水环境整治工作专班,成员涵盖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制定了“机械清理与人工打捞相结合、短期攻坚与长效管护并重”的整治方案,还专门配备河道保洁员,定期对水面漂浮物进行全方位打捞,确保水质清澈无污染。

相较于以往单纯依赖人工打捞的低效模式,此次整治的一大亮点是引入了“科技助力”。村集体主动对接外部资源,租用新型水草清除机械船。在现场可见,这些“水上清道夫”操作灵活、效率惊人,能对成片水草进行精准切割和集中收集,清理速度和效果较人工提升数倍。宽阔的水域上,机械船轰鸣作业,一片片杂乱的水草被快速清理上岸,原本拥挤的水面瞬间变得开阔整洁。

治水更要治源。在开展河道清理的同时,村里同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通过村务公开栏张贴环保海报、微信群推送环保知识、村民大会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广泛普及水环境保护常识。这一举措有效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大家纷纷表示要养成不乱倒垃圾、不乱排污水的良好习惯,从源头减少了水体污染。

“水环境改善不仅让村庄‘颜值’飙升,更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宜居体验。”徐开峰介绍,如今村里的河道成了“香饽饽”,来钓鱼休闲的村民和游客越来越多。谈及未来,他语气坚定:“净化环境没有终点,我们目前的工作离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下一步还要持续发力,让清水长流、民心更暖。”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