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褪去戎装着红装 矢志公益志愿服务

2025-08-19 09:51:28

本报讯 楼上,公益学托班正上着象棋课;楼下,爱心共享小屋正整理着衣物。7月18日下午,在昭阳街道长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一位剪着短发、身着 “红马甲”的中年女子忙碌不停。

她叫万再英,是公益服务志愿者、退伍老兵、共产党员,兴化市爱心公益协会会长,长三角慈善之星……

树起爱心公益大旗 汇聚420名爱心人士

2015年春,市交通系统工作人员陈子文发起成立兴化市爱心公益协会的号召,同在交通系统工作的万再英响应加盟,并担任协会秘书长。万再英最早投身公益服务,始于军营。1991年,万再英在驻无锡部队医院当兵,当时,无锡很多地方受灾严重,她主动报名参加了医院的医疗志愿服务队,随部队医生走访慰问受灾群众。复员回到兴化航道管理站工作的万再英,得知兴化市爱心公益协会成立,便毫不犹豫地加入,成为10多名会员中的一员。

万再英除了上班,就是忙协会事务,带领会员助老扶小帮困,开展公益爱心活动。2020年12月,协会换届,万再英被推选为爱心公益协会会长。此时,会员已发展到200多人。

从担任协会秘书长起,万再英的家便成了会员联络点和爱心物资仓库。

疫情期间,城区各社区缺少服务人手,万再英带领会员主动编入街道、社区住点值勤。为方便协会活动联络,昭阳街道安排长安社区腾出2大间用房,供协会使用。

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协会爱心公益活动得以常态化开展。至今年6月,协会会员发展到了420名,成立10年来,累计开展爱心服务活动1300余次,为11000名(次)困境老人、儿童和家庭提供志愿服务。

学托班“托”起困境儿童的欢乐

小方桌的棋盘上,小朋友乐乐(化名)或手托腮,凝眉思考;或气闲神淡,挥棋定盘。“乐乐进步很快,一点就通。”象棋老师说。

因家庭矛盾,母亲离家、父亲出走,10岁的乐乐跟爷爷奶奶生活。白天爷爷在工地做工,为患白血病的奶奶挣医疗费。由于失管,乐乐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在外疯玩,渐渐地“不学好”,逃课、打架更是成了常态。

2023年,一次小区走访,万再英了解到乐乐的情况,认为对困境儿童的帮助,不仅要在物质上,更要在精神上、思想上帮扶,让他们健康成长。

随后,一个旨在帮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的“学托班”在长安社区开班。32名困境儿童成了学托班学员。学托班寒暑假全天开班,学期间双休日开班。协会、社区为学员提供统一服装,为学员提供午饭。

辅导作业、手工制作、才艺训练、感恩教育……参加活动两年来,乐乐在一点点发生转变。一次活动上,在志愿者指导下,乐乐亲手制作了护手霜送给奶奶。“乐乐变得懂事许多,放学都能按时回家并完成作业。”爷爷很欣喜。

小明(化名)12岁,患有孤独症,去年7月,孩子父母将他送到学托班,希望孩子能培养生活技能、提高社交能力。在学托班,小明不仅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还学会了打腰鼓。在社区,看着儿子小明打腰鼓,结束后还带着其他孩子打扫卫生,孩子的妈妈眼含热泪拉着万再英的手。

“爱心共享小屋”链接全市困境家庭

7月12日,协会会员杨启芳、葛玉存来到阳山社区居家二组慰问困境儿童小焘(化名),为小焘送去生活物资及学习用品,并与小焘建立帮扶关系。小焘现年9岁,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残疾。“连同小焘,协会已结对帮扶88名困境儿童。”万再英说,慰问的食品、书包,都是爱心共享小屋储备的,是协会会员和社会上爱心人士捐赠的。

为接受爱心人士捐赠衣物,2021年3月,协会在2间活动用房设立了爱心共享小屋。小屋内设置了柜厨、衣架、冰柜,分门别类放置棉被、四件套、冬衣、夏装、学习用品、日用品……

大营镇30床新棉被,大垛镇50件羽絾服……记录册上,不仅有受赠人的住址签名,还记录了捐赠人的单位及姓名。协会与民政系统联接,一方面根据民政部门提出困境人员名单上门慰问,另一方面接受社会申请,向社会上的困境老人、儿童捐赠。

为配套衣服、床单的洗涤,协会在小屋设立“爱心洗衣坊”,配备全自动洗衣机、烘干机,为长安、文峰、迎丰、水关四个社区有需求的高龄老人服务。服务过程中,发现老人有衣服、被褥破旧的,及时予以缝补或换新。

由于志愿服务成绩突出,近年来,万再英先后获得“最美泰州人”“江苏交通巾帼建功标兵”“兴化好人”等多项殊荣。2025年4月,万再英还获评由沪、苏、浙、皖慈善总会(基金会)联席会议授予的第三届“长三角慈善之星”。万再英的事迹还被泰州市委组织部作为“雁归兴村”典型案例推广。

“在兴化这片热土上,我见证了公益的力量如何温暖人心、改变生活。每一次为老人洗衣、与孩子们的互动,都是我与家乡血脉相连的证明。”万再英坚信,只要心怀热爱,脚踏实地,爱与希望就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图片说明:万再英(右)和协会志愿者在爱心共享小屋整理衣服

通讯员 沈长海 朱晓伟 顾日升

539